综艺节目的内涵与特点

一、综艺节目的内涵与特点

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认为:“电视基本上是一种娱乐性的媒介。”[1]在传统电视节目分类中,“娱乐节目”“文化娱乐节目”“文艺节目”“综艺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等概念彼此交叉,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从当前实践看,“综艺节目”这一概念涵盖面更广,也被更为普遍地使用。所谓综艺节目,传统观点认为,“就是将各种艺术表演,如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片段、相声曲艺、魔术杂技、武术等综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台完整的文艺表演节目。顾名思义就是综合的艺术”。[2]正因为是“综合的艺术”,综艺节目的概念内涵较为宽泛,凡是利用视听媒介传播的文艺节目,或是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节目,都可以归属此类。胡智锋教授着眼当前综艺节目的娱乐化趋向,提出“综艺娱乐节目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形式以及相关可提供娱乐的内容进行二度加工与创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节目形态”[3]

全国各级电视台都办有不同定位的综艺类栏目或专业频道。其中,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原CCTV-3)最初定位为以播出音乐及歌舞节目为主的专业电视频道,于1986年1月1日开播。之后又先后改称“文艺频道”“戏曲·音乐频道”“戏曲·音乐·综艺频道”,最终于2000年定名为“综艺频道”。而此时的中央电视台,虽然已开播了独立的“音乐频道”“戏曲频道”,但仍在综艺频道中保留了《舞蹈世界》《曲苑杂坛》《欢乐中国行》等歌舞和曲艺类节目,后又陆续开发出《非常6+1》《开心辞典》《中国好歌曲》《中国民歌大会》等不同类型的受众参与性节目,可见其确实是“综合的艺术”。

综艺节目是受众非常喜欢的节目类型之一,也是丰富广大受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综艺节目与新闻类、社教类节目相比,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寓教于乐”。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以“弘扬优秀文化、重在文化品位、荟萃文艺精华、注重社会效益”为宗旨。其收视率最高的品牌栏目《星光大道》定位为“百姓舞台”,先后推出了阿宝、凤凰传奇、李玉刚、旭日阳刚、朱之文等一大批观众喜爱的百姓歌手。受众通过欣赏荧屏中的文艺与娱乐,收获轻松与愉悦,也受到思想启迪与艺术熏陶。

网络视频综艺节目的出现是媒体技术发展和平台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网络视频平台发力自制内容,以及社会化制作公司的成长壮大,“网综”已成为综艺节目发展的“新一步”。所谓“网综”,是指由节目制作机构或网民个人制作,主要在视频网站等互联网节目服务机构播出,并由播出平台对节目内容履行审核责任,综合运用各类视听表现手法,广泛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并对其进行二度创作,满足大众艺术审美和休闲娱乐需求的专业类(非剧情类)视听节目。[4]2014年是行业意义上“网综”的发展元年,全年49档网络自制节目中,爱奇艺、优酷土豆与腾讯视频占据38个。自此,网络自制综艺开启新篇。2015年,“纯网综艺”这一概念在业界首次提出,全年96档优质“网综”大规模产出。2016年,《爸爸去哪儿4》《火星情报局》和《明星大侦探》三部播放量破“10亿”作品的出现,标志着“纯网综艺”迎来爆发。2017年,中国第一个突破40亿点击量的“现象级”网综《明日之子》出现,被评论认为是“网络选秀元年”的标志。

随着网络综艺数质量不断提升,头部节目已可比肩卫视综艺。据统计,2018年全网共上线网络综艺385档,同比增长95%。[5]网络综艺因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力强,在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特别是青年文化体系的构建中起着其他节目形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通过引入弹幕、投票、商品链接等全新互动元素,在内容与样式上出现了诸多新特点。2020年2月,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下,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多家视听网站制定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围绕才艺表演、访谈脱口秀、真人秀、少儿亲子、文艺晚会等各种网络综艺节目类型,从主创人员选用、出镜人员言行举止,到造型舞美布设、文字语言使用、节目制作包装等不同维度,提出了94条具有较强实操性的标准。这一《细则》的出台,对于提升我国网络综艺的内容质量,同时抵制个别综艺节目泛娱乐化、低俗媚俗等不良倾向,提供了制度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