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路径:设计与把控

三、谈话路径:设计与把控

谈话节目的本质是屏幕上有组织的会话。与私下谈话不同,一般会选定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展开,陈述事实或表达自己的见解,并由主持人把控谈话的进展。会话的组织不是即兴的、随意的,而要事先有所谋划。

(一)深度发掘话题的意义

首先要看话题是否是一个实质性的讨论话题,如果话题是一个已经有科学定性的话题,那就不具有太多实质性讨论的意义。比如,某节目曾做过“吸烟是否有害健康”的话题,这个问题在科学上已得到证实,在一个公共平台再来讨论,没有实质意义,也会产生误导。还有一个栏目设计讨论“地铁堵门对不对”,这种明显违法并有悖社会公德的行为根本不需要讨论,硬要讨论,只会是死路一条。其次,要看是否存在多种声音。如果结论一边倒,反对意见很弱,这样的节目也很难引起讨论。

找到话题的意义,是谈话路径设计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题“谈出深意”,使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关联,以打动观众,这是谈话路径设计的重点。否则,一场几十分钟的谈话节目可能像白开水一样,毫无让人思考、揣摩的地方。

(二)巧妙确定话题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观察事物的视角具有多样性。话题的展开同样有个寻找角度和切入点的问题。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不同节目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就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比如关于“《死亡日记》作者陆幼青”的话题,《实话实说》和湖南卫视的《有话好说》前后都制作播出了,但讨论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节目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话好说》的话题拓展得更加宽泛,而《实话实说》发挥其一贯善于处理个案人物的优势,将节目处理得很有人情味。一直提倡“小话大帮忙”的上海电视台《有话大家说》栏目,提倡话题角度要站在观众最大多数,站在弱势群体上。有一期节目是关于整顿上海残疾车的话题。当时上海残疾车经营比较多,需要整顿,遇到一些抵触,节目编导和策划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考虑为什么整顿残疾车,一是大都市的形象,二是为了交通的安全,这两个都有道理,但是节目没有采取这样的角度。因为主创人员认为这个角度老百姓不是很接受。大都市的形象跟他关系不大,甚至交通秩序跟他的关系也不是最主要的。因此,策划选择从“今后残疾人自身怎样发展”这个角度来切入。当时很多残疾人认为他们开残疾车也很不容易,钱也不好挣,如果他们不做,会用什么办法来安置他们呢?从残疾人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既新颖也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三)提升话题的价值和内涵

在话题讨论展开后,要发挥主持人的能动性,通过整合不同的题材提升话题的价值和内涵,使其具有独特性并能引起大多数人讨论的兴趣。《东方直播室》作为一档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互动直播有机结合的节目,邀请新闻事件当事人到现场,正反双方意见嘉宾深入探讨核心问题,给予各方观点平等、公开的表达机会,在观点的激荡中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和建设性意见,体现社会关怀。这一点在“网络反腐 孰是孰非”这期节目中表现尤为突出。

在这期节目中,当事人、嘉宾、观众就当时热议的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周文彬自首式举报上司事件、高校女教师不雅照事件、“表叔”杨达才事件等展开讨论。节目各段落内容关联性强,有助于引发观众的集中关注,节目对每个事件的讨论内容充实、互为补充、层层深入。在雷政富事件中,话题涉及朱瑞峰和纪许光两位爆料人之间的矛盾,首先探讨了到底应该由谁来举报?在实际举报中,爆料人面临了哪些问题?其次,又在周文彬自首举报事件的讨论中,进一步提出了网络反腐爆料人力量有限,而国家纪检部门为什么不主动调查?举报中哪些材料才可以被认定是证据?随后,在高校女教师不雅照事件中,反思了错误信息和偏激情绪对被网络误伤者的伤害,并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说,节目的讨论表面上看似你一言我一语,混乱无序,但实际上,对问题讨论的层层深入才是整个节目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这期节目吸引人的地方,也在于其思想性,在于通过观点的撞击,接近事实,反思当下。

《东方直播室》曾被《新周刊》“中国电视榜”评为年度最佳脱口秀节目。评语写道:“它是最具海派气质的脱口秀,唇枪舌剑中蕴含着温文尔雅;它是最具思维跨度的脱口秀,娱乐话题中表达着社会关怀。它既是圆桌会议,也是表演舞台,既是辩论赛,也是疗伤室,既是个人故事,也是普适指南。它用‘我视角’兼容‘他视角’,用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带出观点的激荡。”可见,谈话节目要敢于和善于谈出深度,给观众提供全面而不同的信息。《东方直播室》谈话路径设计的成功,正在于能够很好地体现层次,并逐步揭示新闻事件的过程及新闻事件与社会的联系。

(四)确定谈话的最终走向

经过周密的策划设计,谈话的脉络是可以预期确定的。否则在谈话现场,再好的主持人也很难控制众多观点的交汇。另外,谈话的走向也是可以相对灵活的,甚至可能会有多个应变方案。电视谈话节目的魅力在于现场谈话的即兴性,因此,不必完全拘泥于事先的设计,但是节目的基本导向应该是明确的。

《实话实说》设定的谈话路径通常为“提出现象→不同观点的展示和辩论→达到一种心服口服的意见统一”,节目试图让有代表性的意见充分表达和碰撞,再把观点的确立过程还给观众。江苏卫视《有话非要说》的设定也颇有特色。节目以主持人尉迟琳嘉读烦恼来信开篇,随后分别邀请矛盾双方进入“客厅”,主持人孟非邀请解忧嘉宾与其对话谈心,意见团成员协助主持、参与谈话,同时补充问题以及背景信息,拓展谈话深度。最后引入观众投票机制,以现场投票的方式给出当事人的苦恼是否成立的意见,推动矛盾的化解。

谈话节目的策划台本,不像新闻或专题节目那样要字字明确,通常采用大纲的形式,但结构脉络一定要清晰,既要围绕主题扩充内容,也要体现节奏,使节目有冲突、有思考、有升华。清晰紧凑的结构,有助于主持人现场“再创造”时能更加游刃有余。对于主持人来说,则要积极参与节目策划,理解策划方案,合理把控谈话进程,灵活处理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