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感追求与知识类节目的创新策划

三、网感追求与知识类节目的创新策划

互联网时代,随着视听节目创新创优速度加快,传统的社教类专栏、专题节目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而知识类节目的全新样态,如竞答类节目(如《一站到底》《天才知道》)、知识类脱口秀(如《知识就是力量》《罗辑思维》)、科学探秘故事(如《解码科技史》《军武零距离》)、文化表演秀(如《一本好书》)等层出不穷,成为当代中国视听节目市场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类节目的高度垂直化和消费人群的逐步扩大。

(一)科学类节目的网感与形态创新

所谓网感,可以理解为由互联网社交习惯建立起来的思考方式及表达方式。传统的科学类节目一般为专题片模式和科技讲坛模式,缺乏巧妙的策划和编导设计。近年来,大量传统社教类节目开始借鉴引入互动游戏、网络脱口秀、故事类节目,甚至真人秀的策划思路,具体体现为节目形态的杂糅与融合。通过形态创新,国际国内重大科技事件、重大科技政策、重大科技成果、重要科技人物等,被以生动多变的形式呈现于荧屏,受到青年受众,特别是互联网用户的欢迎。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科学竞赛类节目《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科学实验竞猜节目《加油!向未来》、科学游戏类节目《正大综艺·脑洞大开》、科学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多学科融合教育公开赛《全能脑力王》,以及科学类脑力真人秀《最强大脑》等。

《最强大脑》是由江苏卫视制作团队借鉴德国的电视节目Super Brain模板,结合中国本土制作模式,推出的大型科学竞技节目。节目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为口号,专注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全程邀请科学家,从科学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并将筛选出的选手组成最强大脑中国战队,迎战来自海外的最强大脑战队,决出世界最强大脑。由于加入娱乐元素,通过艺术化编排与加工,《最强大脑》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不少电视机构通过主题化、系列化策划,加强对科学技术题材的挖掘与提炼,实现与当前热播节目要素的融合与再创作。《加油!向未来》由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每期都会出4个不同的科学实验题。在抛出问题之后,会让大众进行猜想,并之后逐一实验,证明答案的准确性。第2季由30位18岁以上科学爱好者组成的加油队和30位18岁以下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组成的未来队进行科学竞猜。全程分为实验对抗和一对一答题。实验对抗就是通过实验题完成对抗,分数高、时间少的成为代表,再进行一对一答题。最终的“科学猜想王”将获得到北极黄河站进行科考的奖励。

在策划与制作层面,《加油!向未来》实现了诸多突破。一是突破科学节目的选题难题,防止观赏门槛太高;二是突破编导难题,让高难度的科学变得通俗易懂;三是突破传播难题,在科普基础上有趣、好玩,吸引观众持续收看。《加油!向未来》首期节目中的穿甲弹项目创新制作技术,首次使用超高速摄影机记录穿甲弹穿透十层钢板的瞬间,以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拍摄手法展示穿甲瞬间钢水烧化飞溅的画面,展现以穿甲弹为代表的中国兵器力量,这段视频也在互联网上引发了超热的话题讨论。首期中的另一个实验项目“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不仅是电视节目第一次用可观可感的形式展示生命科学的内容,还连续21天以网络短视频的形式见证生命奇迹,将科学实验的传播上升为全媒体科普传播,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广泛关注。这正是将难懂的科学做成有趣的科普节目的成功尝试。

纵观上述科学知识类节目的最新模式,无不是嫁接了综艺节目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以追求更强的娱乐性和吸引力。究其本质,更类似于综艺节目,可视之为知识类综艺或科学类综艺。与之类似,文史知识节目可以改造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咱们穿越吧》;生活知识节目也可以改造为生活类综艺节目,如《交换空间》《重量级改变》等。在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类节目的策划已经走出了专题片和电视讲坛的简单模式,正在迎来更大胆的创新。

(二)真人秀手法的引入

这里所谓的真人秀手法,是说在传统的知识类节目中加入基于特定规则的情景记录。真人秀通常由普通人(也有部分选择明星)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节目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并被记录下来。这种手法与纪录片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在科学探索类纪录片中,由真人探究真相、探寻真伪、探索知识的模式就十分流行。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发现之旅》栏目播出的纪录片《夜空中的利爪》,就采用了类似方式,一支摄制组为探寻70年前的奇异生物悬案,借助摄像机完成了一个关于蝙蝠的实验。而知识类真人秀与纪录片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真实过程的记录以及参与者的反应,而非单纯呈现故事和结局。从栏目化制作的角度看,由于真人秀提供的情景常常是可以设计、可以复制的,因此更便于流水线生产、常态化制作。

风靡美国的育儿知识真人秀《超级保姆》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超级保姆》由美国ABC公司在2005年1月推出。节目主持人乔·弗罗斯特是一位拥有15年从业经历的全职保姆。在节目中,乔亲自出马,到求助家庭中传授“育儿经”。节目采用实景跟拍的方式,展现她解救一对对陷于绝望的父母的真实故事。她赏罚分明,令“调皮楼梯”“你这样的行为是十分调皮的”几乎成为普及用语。节目选取的问题家庭非常具有代表性,因而深受欢迎。乔被视为新任母亲的救星,调查显示很多观众觉得节目内容非常实用,拥有可贵的教育性。节目曾被《纽约时报》赞誉为“充满魅力”和“值得收看”。节目另有德国版本,FOX电视网拥有类似节目《保姆911》。2013年,《超级保姆》有了中国版本——《超级育儿师》,先后在央视财经频道、安徽卫视播出。

分析这一案例,不难发现《超级保姆》重在实景记录求助家庭在主持人帮助下学会如何教好孩子的过程。小孩子可塑性很强,不良习惯和行为规律也比较容易掌握,所以相对于改造成年人,其转变效果在电视镜头中更一目了然。节目最大的卖点就是知识的实用性,因为所展现的改造过程对电视机前的其他观众也有示范作用,所以不仅收视率高,相关产品也很受欢迎,主持人撰写的《超级保姆:如何让你的孩子做到最好》连续多周进入《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美国ABC的《改头换面:家装版》、学习频道的《衣着大禁忌》(What Not to Wear)、Discovery的《负债夫妻翻身战》(Till Debt Do Us Apart)等,从不同的方面满足了现代家庭衣、食、住、行,乃至理财等各方面的知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类节目不仅是提供知识,它更是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在国内,2018年《上新了,故宫》的原创研发颇具代表性。这档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定位为文史知识真人秀。节目打破了观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突破性地将这些未开放区域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透过由邓伦、周一围担任的“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徜徉故宫的脚步来探索其中的历史知识,破解背后的文化密码,寻求历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并从中获取新的创作灵感。每期节目中,嘉宾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由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从策划技巧上看,《上新了,故宫》巧妙地借用真人秀的移步实景,让年轻演员周一围和邓伦带领不同的演员嘉宾一起探寻故宫掩藏在历史深处的记忆,而在各类宫廷剧中屡屡亮相的蔡少芬、宁静、邬君梅等演员则现身节目当中,把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加入到寻访文物的过程中去,同时穿插表演秀、文创产品开发比拼、专家讲解等环节。比起传统的说教性科教片,观众无疑更愿意看到这种充满青春活力的新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