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经营,走向多元业态
从相“加”迈向相“融”,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与路径。不少节目生产方积极深化台网一体化,有效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线上线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过程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还包括与“非媒体”产业的跨界混业融合,即跨业态、跨产业的资源整合。通过这种融合,视听产业将最终实现兼并重组,开启以“电视+”或“广电+”为标志的全面转型升级。所谓“+”,可以理解为扩容,增加非节目的业务、功能,包括增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其他综合信息服务,实现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因为,在当前媒介环境下,仅靠传统的以节目为基础的内容业务支撑整个媒体的运作发展已不现实,通过跨界经营,拓展媒体传播和经营平台,不仅可以整合资源增加收入,更有利于增强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媒体业态多样化。
(一)延伸内容孵化
在“大视频时代”,“制播分离”的概念被重新定义。201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2012〕53号),鼓励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台、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影视节目制作单位等各类机构,生产制作网络视听节目;同时将网民上传的作品视为“自制视听节目”。一时间,“制播分离”的参与者迅速增加。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全国共有持证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588家。美国的“潮流电视网”曾提出过一种“上传视频,并为其投票”的机制,鼓励网友不仅是上传视频,而是完成所有一切,包括照片、评论、链接等。因此,视听媒体一方面要增强在原创品牌节目中的主导权,另一方面要搞好“孵化”,不断激发各种力量参与内容创作的热情,进而推动衍生节目的开发与销售。以地方台为例,苏州广电总台、镇江文广集团近年来已多次组织“融媒创新创业大赛”,对内容生产进行孵化和管理。集团内部工作室和社会团队均可申报项目,以此汇聚优质内容,经过一段时间投放后优胜劣汰沉淀下来,形成原创IP项目,进而推动媒体融合的“人才孵化”与“内容孵化”。
(二)线下活动经营
线下的社会服务是媒体通过版面、节目或举办公益活动为受众进行的服务,也是视听新媒体平台经营的重要领域。对于今天的媒体来说,办新媒体的概念绝不只是办网站、办“两微一端”,提供服务远比内容更为重要。有研究者提出:“新媒体战略不仅仅在于可看、可听,还要在可用、可玩上动脑筋。”[16]例如,苏州广电的“TV蟹朋友”少儿频道开辟园校专区,以视频节目为核心,签约近40家“示范园校”,定期开展亲子游、社会实践等特色活动;同时开辟园校资讯、园校展示、园长访谈等特色栏目,成为独具特色的幼教新媒体服务平台。社会服务强调公益性,但也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苏州广电通过对旗下多个“帮忙”“热线服务”等栏目进行网络化改造,迁移到“两微一端”后,点击量、互动量依然保持高位。再如,名城扬州网的婚庆服务、舟山台的O2O家装服务、南京广电“小微视频网”的创客路演服务等,不仅内容鲜活,而且直接对接市场。无锡广电太湖明珠网开发的“淘最无锡”频道,以生活服务类资讯为导引,与商业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微店”和“团购”,已成为具有一定特色的品牌。
(三)周边技术开发
视听媒体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其发展过程特别是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媒体逐步积累了大量具有产业开发属性和售卖价值的技术产品。凯文·凯利认为,“所有能被复制的东西,无论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都遵守价格下降曲线,质量提高而价格下降”[17]。技术的销售不存在地域限制,对于较为成熟的技术产品而言,在区域外扩张销售有利于实现产品增值并推动技术的更新升级。如扬州广电开发的“茉莉花开”,是一个专门为传媒量身定制的移动端互动工具,可以全方位满足传统媒体“互联网+”的转型需求。该款应用能够提供各种定制服务,包括节目投票、互动抽奖、节目参与、内容介绍、电视红包以及各类自定义菜单,实现内容制作与推广、活动与互动项目开发等多个功能。目前,该应用已成功实现省外应用,并用于商业互联网企业“搜房网”的微信粉丝推广,成为扬州广电新媒体发展的全新增长点。
(四)电子商务服务
视听新媒体是重要的商品展示平台和商业服务的流量入口。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众媒体仍将广告作为最主要收入来源,但也亟须依托自身信息承载能力,开发从线上到线下的各类新型业务,其中以电子商务、O2O商业服务最易获取收益。不少城市广电新媒体已相继开办了电商频道(客户端),如南京广电的“淘南京”、扬州广电的“A计划”“凤凰购”、常州广电的“网上泰富”等。在电商巨头已基本形成垄断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城市广电优势、突出自身特色,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较为成功的案例比如苏州广电旗下的“第一汽车”,作为当地唯一的汽车类融媒体平台,整合了《第一汽车》电视节目、第一汽车网、苏州二手车网、线下车友会、广电购车节等多种资源,在业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及传播力。常州中吴网的“广电优品”购物频道,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百台巡展”专区,整合全国数十家电台电视台的购物资源,集中贩卖各地土特产品,可谓特色鲜明。
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节目或栏目衍生出的产品,还是以服务设施推动的产业,都是对媒体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有益扩充。“原来相对单一的节目将变成更丰富的内容产业,不同的内容之间相互融合,再用品牌来进行串接”[18],通过此种方式,视听媒体能够实现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有效转化,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品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以节目生产为主要取向的广播电视业将与体育产业、金融业、旅游业、零售业、社区服务业等实现跨业态融合,线上节目将变身线下产业的“入口”。例如,扬州广电的日播节目《天天有喜》已成为线下相亲会、婚博会和新媒体平台(婚庆服务网和App)汇聚用户的通道,借此平台,婚姻登记处、婚姻中介、婚庆服务商、礼品市场等被有效打通,从而实现全产业链创收。在未来,借助互联网带来的产业重构机遇,在虚拟空间之外,越来越多的媒体、演艺、出版、影视、旅游等文化业态将走向混业发展,线下空间的体验性消费会日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