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管理内涵的界定
人类试图或多或少地认识和把握周围世界,而当概念和人们的自我理解与事实相遇时,现实就变得物化了,也就具有了被感知的路径,所以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说“无概念无感知”。逻辑学认为概念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定义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作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1.艺术管理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管理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殊性。从宽泛的意义上讲,艺术管理乃是管理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和实施,这无疑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社会活动或社会行为),那么这种社会现象涵盖哪些要素、凭借什么条件、采取何种手段、达成怎样目标,对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本质的揭示就完成了概念的定义。只有把握了这一“原点性”的定义才能在此统摄下揭示艺术管理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之总和。认定了艺术管理是“在艺术的范畴或领域里的一种特殊的管理现象或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接着就需追问“艺术的范畴或领域”具体指什么,因为艺术的范畴或领域包罗万象,必须确指,否则无从谈起,也没有意义。这个追问可以置换为“艺术管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以及怎样开始的”。毋庸置疑,管理究其本质来说就是不同的人在共同的任务中的有效协作,那么艺术管理则可理解为在艺术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而这些协作是在什么领域以及如何发生的呢?
首先是大型艺术项目的出现,不管宫廷、寺庙还是民间,在祭祀或节日、丰收或胜利的庆祝、集体性的艺术赏玩的活动中,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艺术管理也就出现了,因为艺人的选拔或招聘、任务安排、观众组织、器械筹措等事项离不开专人的协调。其次是复杂的艺术交易市场的形成,艺术传播的扩大导致艺术作品无法在“作者”和“观众”之间单独完成,中介也就必然出现,尤其当艺术创作及其展示成为一种生产与营销机制时,这个领域必然需要专业的管理技巧和手段以协调各类人力和事务。再者,大规模、专业化的艺术机构的设置,一定需要计划、组织、人员优化、资源调配、监督指导、控制这些人类专有的活动,来促进表演和视觉艺术作品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就一定需要艺术管理。由此,可以说艺术项目、艺术市场、艺术组织构成了艺术管理发生的领域,而理论化最高的领域当属艺术组织。因此本书把艺术管理界定为对艺术组织及其活动进行协调与掌控的行为。
就本质而言,本书认为,艺术管理是对艺术机构及其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涉及艺术项目企划与制作、艺术市场与营销、艺术筹资与赞助、艺术政策与法律,以及艺术资源整合、艺术观众拓展、艺术品牌塑造等领域,是对艺术与社会外部因素互动关系的统筹与掌控。
2.艺术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从广义的艺术生产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艺术作品最后的完成依赖于观众的公共参与和阐释,这使得艺术不得不进入一个系统当中,艺术所在的这个系统实际上包括了艺术的两极与它们的中间环节。法裔美籍达达主义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认为艺术家(生产者)和观众(消费者)代表了艺术市场之间的审美关联。中间环节由各类角色组成,包括批评家、策划人、艺术经纪人、项目制作人以及艺术机构经理,等等,除了批评家之外其他人员都承担管理者的角色。就生产过程而言,艺术管理可以借用企业管理的方式,也由“生产—配送—消费”3个步骤完成。比如,一场展览或演出的基本元素就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加以排列,从而形成了艺术管理流程。
图1-1 艺术管理系统示意
借鉴管理要素构成理论,可以宽泛地将艺术管理这一系统的构成划分为管理主体、管理的对象与范围、管理手段与技术、管理理念与目标等要素。艺术管理主体是指施行管理行为的人,围绕艺术组织及其活动拟定策略、实施行为、发挥影响的人,也可以宽泛地把艺术机构作为艺术管理的主体。艺术管理者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管理的对象与范围是指管理行为施行的载体,艺术管理的对象和范围首先是艺术机构基层的人,但可以延伸为艺术组织及其活动,当然包括与艺术组织及其活动相关联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观众、艺术空间、资金、资产,等等。一般来说,一个人或一个艺术机构可以同时具有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的双重属性。艺术管理者不仅是艺术家与观众的中间人,也是艺术家与政府的中间人。管理手段和技术是指管理主体为了实施管理所使用的管理工具,所凭借的管理技术。规章制度、奖惩办法、资源配置方式、机构框架、人员安排、项目设计,都可以成为管理的手段和技术。管理理念与目标,是指管理之所以按照这样的方式而不是那样的方式来进行,其背后所秉持的理论和观念,其眼前所朝向的目标与愿景。理念与目标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性质和基本倾向,理念的变革是管理制度变迁的先导和基本动因,决定着制度演变的方向。管理理念既体现为管理指针和管理目标,又表现为管理要求和管理手段。对于非营利艺术机构,理念和目标尤为重要。
讨论艺术管理的问题和参数时必须涉及社会分工之网。在上述4个要素中,管理主体关注的是“谁来管”的问题,管理对象关注的是“管什么”的问题,管理手段关注的是“如何管理以及用什么方式管”的问题,管理目标关注的是“为什么管以及管到哪里”的问题。四个要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构成艺术管理的完整系统。
3.艺术管理的职能与目标
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在艺术项目、艺术市场、艺术组织等领域,艺术管理这种行为是怎样发生的。也就是说,艺术管理是一个“复数”概念,在艺术的层面上是由演艺管理、美术管理、剧院团管理、画廊管理等构成的,那么,在管理的层面上是如何构成的,或者说艺术管理的基本过程及其职能、核心的要件是什么?对艺术项目、艺术市场、艺术组织等领域的管理行为进行逻辑上的区分,从开始到结束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那么这个流程必定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具体从美术展览、音乐演出、影视制作等诸多艺术门类来概括这种流程,大致可以包括艺术创意与策划、艺术生产与制作、艺术筹资与募款、艺术推广与营销、艺术评价与反馈等部分。所谓艺术管理就是管理的诸多职能在这些过程里的具体应用。进一步说,艺术策划、艺术筹资、艺术营销是艺术管理的更为核心的要件,也是艺术管理学核心的基本概念,这3个方面构成了艺术组织发展的三驾马车,而且也可引申到所有的文化艺术管理领域,成为文化艺术机构的三根支柱——这一观点已成共识。遵循基本职能,艺术管理一般需要处理多个方面的事项,如规划与发展,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委员会关系,会员与志愿者关系,政府关系,等等。
管理就是达成最优化的目标。如果我们认定了艺术管理的学术价值,就必须从目标设置方面来探讨艺术管理的内涵属性。国内学者在西方艺术管理所要达成目标的文献译介上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比较深入的描述。当代社会中的艺术组织,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表演艺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合理地摆正管理、经济和美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其互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层次的需要。对于艺术管理工作目的的如下表述则显得单一与片面了:①协助艺术家,将其作品呈现给观众;②使艺术家能专注于从事艺术创作;③鼓励社区发掘其艺术潜力,鼓励民众参与艺术活动,推广艺术教育,发掘并培养职业艺术家。按照加拿大艺术管理学者德里克·宗(Derrick Chong)的观点,无论什么样的艺术机构,都需要完成3个任务(即艺术管理的3个目的):第一,艺术机构要在表演和展览中凸显艺术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的原生态;第二,艺术机构要具有一种亲和力,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开发和引导观众,使观众参与到艺术实践中来;第三,艺术机构必须保证投入资金的稳定的、透明的、高效率的运转。美国艺术管理学者威廉·毕尼斯(William J.Byrness)也有同样的论述。这些表达的一个流行说法就是“三个追求”:一是追求卓越性和艺术真诚;二是追求亲和力和受众开发;三是追求公共责任心与经费的有效使用。艺术管理“三个追求”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从历史上来看,那些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艺术机构,无不坚守着这三个原则,如果忽视了其中任何一项,即使获得一时的繁荣与成功,那也是注定短命的。
4.艺术管理分析框架
艺术管理是一个开放式的术语,不管是作为一种行为还是一项工作,亦或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类现象,如何对艺术管理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或者说如何对艺术管理进行学术化的研究?本书提出的分析框架是必须立足艺术组织及其活动这一核心基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分类、分期、分型、分层出发,对艺术管理的外部形态加以整体化的认识和把握。把所有属于或者等于艺术管理议题的知识恰当而有条理地架构在一个逻辑的体系内,采取的合力而非单向的解读方案,才能避免对艺术管理混乱且庞杂的认识。
一是分类,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对艺术管理进行分类,如表演艺术管理、视觉艺术管理、影视艺术管理、综合艺术管理以及戏剧管理、画廊管理、剧院团管理、博物馆管理;也可以从管理的角度对艺术管理进行分类,如营利性艺术管理、非营利性艺术管理。二是分层,即可以分别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艺术管理,宏观艺术管理说明艺术管理属于什么,中观艺术管理说明艺术管理等于什么,微观艺术管理说明艺术包括什么。三是分型,按照管理的形态划分为对艺术活动或艺术生产的协调,对艺术组织的运营与管理,对艺术市场、艺术商业的经营与管理,对具体艺术项目行政事务的操作指南。四是分期,即可以划分传统艺术管理与现代艺术管理。
对艺术管理的分析无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单一问题而是复合问题,因而任何一种设问方式或解读结果都不能实现完整问题覆盖。采取复合问题的处理模式和技术线路,就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意义诉求目标和不同的知识价值准则来实现其非全称性接入研究。其实艺术管理分析框架是合力解读方案,强调内涵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解读的过程性。对艺术管理的解读几乎无法接近终极结论和标准答案,或者说原本就不存在终极结论和标准答案,一切都是探索和解读的过程。这一思想贯穿艺术管理的不同范畴,包括学科、专业与课程,以及实践、行为与职业。这里还需明确,不可混淆艺术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行为的分析框架和作为知识、理论、学科的分析框架,尽管两者互有联系,但绝对是不同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