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观点
国内外艺管领域的著作或教材大多涉及艺管者素质要求这一内容。从通常惯例来讲,对于艺管者素质要求的辨析大致有5种途径:①直接向资深艺管者进行深度访谈,②对艺管者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进行采集分析,③对高等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汇总归纳,④向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社会民众进行问卷调查,⑤对专家学者研究艺管者素质的文献进行学术综述。
1.国内的表述
国内对艺管者素质结构的确指,一种是对实践的经验性总结,主要来自机构负责人或政府主管部门官员;一种是对文本的理论性分析,主要来自高校教师或科研机构人员。
有不少的人视野开阔、观察细致、思考深入、表述清晰,在艺术管理领域长期的从业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鲜活的识人、用人经验。其中有专家总结了成功的艺管者身上所具备的基本素质:①不仅仅是以在艺术界工作为快乐,而要求对艺术有很强烈的献身精神;②懂得艺术作品/节目的现实意图和自身价值;③正确感受和评价艺术的社会作用;④有企业家的勇气,能容忍意义不明确的艺术产品并承担风险;⑤有高度的分析能力;⑥有担任领导但又不占据舞台中心的能力;⑦有处理大量细节事务的能力;⑧能承担多种责任而又不专权;⑨有与集体一起工作的能力,不以个人而以集体的一员来欣赏获得的成就;⑩具备同各类人物打交道的兴趣和能力;⑪具有使人喜爱、尊敬和信任的个性;⑫有将长期目标化为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取得成功的能力;⑬有同时从事多种工作和开展多项活动的能力;⑭情绪稳定,健康状况良好。
这些形象而生动、具体且有效的经验之谈值得借鉴。比如对沟通交往能力的描述,交往和沟通技巧对于艺术管理人员必不可少,要主动和艺术生产、营销中各个环节的人,包括艺术创作人员、艺术收藏家、广大艺术爱好者打交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理解、激励、引导和鼓舞他人并与他人共事,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作品,逐步拓展市场渠道。同时,作为艺术管理人员要善于沟通,能够虚心听取其他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艺管者除了领导下属人员外,还得与上级领导和同事打交道,还得学会说服上级领导,学会同其他部门同事紧密合作。要有团队精神,通过平等交流取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一支具有开拓意识、互帮互助、关系融洽的艺管团队。各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在与上下左右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组织的目标。再比如对用人原则的描述,艺管者应把握用人的原则,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选择合适的人用在恰当的位置,给予员工一定的信任。依据组织实现目标设置岗位的同时,依据任务要求及工作人员的特点,安排人员的工作。艺管者面对艺术家这样一群独具特点的人群更要强调用人的能力。公正对待每一个员工,尊重老艺术家,注意培养极具潜力的新人,使组织在人才上能够持续长久。
理论界大部分研究人员对艺管者素质的论述在结构上与行业专家区别不大,往往都是从思想与道德修养、知识与能力水平、组织与领导才干等方面展开,但是学者们少有实证研究,即使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没有成为理论研究的素材。当然这与上述文本不够严谨规范有关。在内容表述上,叙述明显老套陈旧、笼统模糊,缺乏实际岗位的指向性和针对性,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这些条目放到哪行哪业都可以,你不能说不对,但似乎又抓不住到底在说什么,而且无法实施评估。郑新文(香港,2014)使用传统的管理技能与文化价值的三角作为框架,绘制了一个艺术管理者素质属性的层次结构,见图7-2。[11]
[11] 余丁:《艺与脑:艺术管理思考》,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第46页。
这些是不同能力水平的艺管者应具有的品质或能力。项目管理者必需具备一定的基本能力,这种技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还需要具备充分利用资源以管理所在机构的能力。其中包括提高营收、控制支出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具有这些能力之后,管理者才能确保文化机构的生存。为了使机构发展壮大,需要能够通过最大化艺术产品的工具性价值来与社区建立各种不同的联系。这意味着从艺术产品和活动中获取经济和社会价值。理想情况下,艺管者还应该能够测量这些活动所带来的影响。此外,还需要掌握更高级别的开拓品牌和洞察未来的能力。艺管者应该领导所在机构长期保持其信誉以及持续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这样,艺术机构才能成为社区的高价值品牌。一个艺管者最重要的能力应该是保护艺术和文化的内在价值以及捍卫高雅的品位,这种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能力。
图7-2 文化管理者属性的层次结构
2.西方的文本
西方研究艺管者的文献已逐步翻译过来,分析这些文本,可以发现国外对艺管者素质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①通常建立在事实与数据之上,②往往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多学科探讨,③提出原创性概念,④指向明确、描述精准。可以说在实证和思辨方面都有一些比较扎实的理论成果,更具有方法论的实际参照。
1966年英国人伊安·亨特在《泰晤士报》写了一封信:“有这样一所学校或大学里有这样一个系大有必要,在这样的地方让年轻有为的人学到良好的艺术管理的基本能力,学习艺术史、财务管理与预算安排、票房管理、剧场与美术馆的社会赞助、合同法、保险与广告业务、艺术营销等内容……开办这样一所学校或系是要花钱的,但我认为,从长远来说却可以省下一大笔钱,且可以使这个国家的艺术地位大大提高一步。”[12]任何有志于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人,除了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之外,对工作所怀抱的一份热情以及一份强烈的方向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有志从事此一行业的人将会遭遇许多的挑战,因此,一个艺管者一定要具有一份强烈的个人使命感和目标,虽然,这些无形的因素很难一一列举,但是有心人一定要清楚了解艺术对社会的价值与贡献,一个成功的艺管者必须努力解决许多相关的问题。“艺术管理者既非专制政权的代理人,又非处于道德规范之外的商人,……他们注重价值观念,同时也注重业务技能;他们研究社会问题,同时又研究纯美学;他们是社会的代理人,又是从事改革的推动力量。”[13]
[12] [英]约翰·皮克、弗朗西斯·里德:《艺术管理与剧院管理》,甄悦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165页。
[13] [英]约翰·皮克、弗朗西斯·里德:《艺术管理与剧院管理》,甄悦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3页。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不仅资助艺术家创作,也资助艺管者调研。1981年,狄马吉接受NEA委托调查艺术管理情形,报告中涉及艺管职业内容。另外一份对641家专业管理的表演艺术组织进行的调查,探讨艺术行政训练课程的教育角色。调查列举26种管理技能,从会计到信托人/义工关系皆包括在内,受访者对于一名优秀艺管者必须具备的技能给予评分,毫不令人意外地,排名在前的几项必备技能包括领导能力、募款能力、沟通及写作能力、营销与开发观众的能力,以及编列预算的能力。
艺管者现今的工作,可以从媒体中招聘或求职的广告中一窥究竟。而招聘的项目也透露出艺术组织对管理者在现今的职场上,应具备哪些资格有着什么样的期待。通常艺术机构会有执行总监、执行董事、行政助理、票房经理、开发总监、教育推广总监、总经理、公关经理以及电话营销经理等的招聘广告。就以执行总监的招聘广告来看,往往会要求具备行政、沟通、企划监督、募款以及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显然执行总监这个职位会要求有相关经验。
图7-3 管理技能的重要度[14]
资料来源:J.Dennis Rich and Dan J.Martin.“The Role of Formal Education in Arts Administration Training”,from The Guide to Arts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and Research 1997—1999,1997,Association of Arts Administration Educators(AAAE),Washington,DC.
[14][美]威廉·毕尼斯:《艺术管理这一行》,桂雅雯等译,台北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