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形态塑造

三、教学形态塑造

上述选项既是促成艺术管理本科教学形态的动因,也是洞察艺术管理本科教学形态的窗口。由此也界定了艺术管理专业属性,决定了在成熟且完备的教学形态上应该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

第一,课堂边界被延展。传统的高校教学是以教室为课堂建构起来的,而越来越多的艺管专业教学已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甚至不少老师把课堂搬到了剧院团、美术馆、拍卖行甚至互联网。针对艺术管理核心议题的工作坊、夏令营,以及项目竞赛、社会实践、专业调研、学术讲座正在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各种网络平台也成为完全不能缺少的教学渠道,用一部手机老师和学生就可以把整个艺术管理的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联结起来。

当然,目前整个高校教学改革中并非只有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被延展,但艺术管理专业从新兴交叉应用的属性出发,它把延展的课堂作为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必要的补充。也就是说被延展的课堂依然是由艺术管理专业师生共同建构之场域,不管课内还是课外,线下还是线上,整个环节都处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之中。不管是看展览演出,还是听讲座报告,因为有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规定,同时也有在认知、思维以及应用上的考核指标,学生都不是被动的观众或听众。作为“课堂”的课外或线上教学,经过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就把学生从原来的“单向视听”转变为“双向互动”的状态。

有效运用被延展的课堂,并且使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顺应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符合教学资源社会化、网络化的发展规律,而且促进了教师原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或者说课外及线上教学的日益丰富倒逼课内及线下教学的逐步变革。因为艺术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与其未来的工作实践脱节,要能够在教室外的环境中检验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第二,师生关系被重塑。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角色地位和职责分配。艺术管理是新的领域,没有哪个教师通晓全部教学内容,况且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课堂的独裁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与引领者、教学的设计者与组织者。由于艺术管理师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而且学习是指向问题解决的,所以导致师生关系由教师主导型转向师生对话型,教师由传授系统知识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素质,师生关系真正回归到平等的境界,使得“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成为现实。

似乎有艺术管理经历及经验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有艺术信息与资源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课内讲案例与课外看展演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但最终受欢迎的老师又远远不止于这些。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备课和讲课,而是把专业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诉求充分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并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作为这个专业对老师的要求其实更高了,不仅要熟悉行业一线,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明晰教学方法,更要洞察学科前沿。比如以讨论课来组织教学,如果对讨论课的渊源、宗旨以及技巧没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也没有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可以说所谓的讨论课就会变得毫无生机与激情,还不如原先的“填鸭式”教学。

在这个更加注重创造性应用的专业里,乖学生未必就是好学生,考高分也不一定更优秀。学生的职责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完成测验和考试,而是焕发起对艺术的真诚与热情,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敢于尝试新的挑战,不断在学习及工作中追求卓越。学生不仅要掌握实操技术,更要吸纳专业知识,也要学会如何学习。

第三,教学过程被激活。基于上述情形,艺术管理本科教学正在成为充满技巧和方法的行为。学生不只是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认真记,也不只是在参观、考察的路上认真听、认真看,而是深度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中来。信息收集、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设计方案、接受测验、角色扮演,甚至用更灵活的方式表达学习的感受、认知、体验,都是有效的参与。每次课学生都是有备而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学生上课的心理准备基本是:去听他讲些什么。在课上学生说的话甚至比老师还多,提的问题可能根本没有答案,在反复的练习中学会产生独立思想或者具体结果,比如,能够回答开放式问题、独立写作出有见地的文章或报告、策划具体的艺术项目、优化某一工作流程或者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由师生合作建构起来的课堂,气氛活跃且紧张,在教学中老师并不是把自己的备课教给学生,正如生成主义知识观所主张的那样,教学过程使知识探究、问题解决、社会交往、自我理解等融为一体,教学实践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未知、生成新知的过程。[25]

[25] 张良:《论课程知识观的传统及其改造》,《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由此说来,艺术管理本科教学形态呈现课外“单向视听”转向“双向交互”、课内“知识讲授”转向“问题解决”,教师由全面灌输转向重点指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的主要特点,形成“学用融合、讲练一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基本模式。虽然我们说艺术管理专业是脱胎于艺术史论类、公共管理类专业,但是在教学形态上已完全不同于这些专业了。这些专业的教学要素也有类似的变化,但艺术管理本科教学形态所形成的样式,更为根本,更为前沿,更为成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谈的教学形态主要基于办学成熟且完备的艺管院系而言,并不表明所有的院系都是如此,但是这里所谈的教学形态不仅对于发展中的艺管院系而言可以作为一种参照和借鉴,而且对于整个艺管院系的教学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启示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