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录2: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050401

研究方向:艺术管理 方向代码:M05040107

1.研究方向描述

艺术管理研究方向属于应用艺术学范畴,着重探讨艺术与社会外部因素的互动关系,围绕艺术机构及其运营研究艺术创意与策划、艺术生产与制作、艺术推广与营销、艺术筹资与赞助等范畴的理论与实务。

2.培养目标

为不同门类艺术的项目运作、机构运营、市场营销培养训练有素的研究性与应用型专门艺术管理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艺术管理领域最高层次的理论知识、技巧及经验,熟悉国家文化政策与法律,熟悉社会文化产业与资源,具有在艺术领域形成创意以及对创意的培育、阐释、评估和开发的能力,具有艺术机构运营、艺术资源整合、艺术市场开发等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写作技巧。

3.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本研究方向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本研究方向学分由课程学分(26学分)与必修环节学分(8学分)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4门(9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4学分)和专业课4门(9学分);非学位选修课程4门(4学分)。

修满34个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对跨专业录取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须加修本科专业课程两门(2学分),由人文学院指定加修课程或人文学院列出一定数量课程由学生自行选修。

4.课程设置

本研究方向核心课程包括文化政策与艺术法、文化产业与资源、艺术现场研究、艺术管理学专题、文创项目开发、艺术市场营销、艺术机构运营等。

文化政策和艺术法。对国家文化政策的原则、模式、运作方式及其影响,也包括艺术资助体系进行考察;对艺术家的权利与义务、艺术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艺术流通、贸易领域的政策与法律事务进行阐述。主要省视艺术与政策、法律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差异性、许可证费用、版权、知识产权、版税、劳资管理协议、债务处理,以及一些相关的使用费用。教材:《重新思考文化政策》,[英]吉姆·麦圭根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文化产业与资源。主要讨论文化产业的定义、特性、运作机制,以及对文化产业进行评估与阐释的方法;也讨论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的关系,熟练掌握文化艺术资源以及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教材:《文化产业》,[英]大卫·赫斯蒙德夫著,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艺术现场研究。主要对各类展览、演出现场进行观摩、见习,以及对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进行访谈、调研,探讨艺术现场的存在形态与运作机制,培养作为艺术管理者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应有的热情与眼光,学会艺术现场的分析方法与表述方式。要求每周进行一次艺术现场观摩、见习或访谈、调研,并撰写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报告。教材:自编。

艺术管理学。这是主题性的系列研究,大致包括艺术管理的概念界定与学科建构、学术框架与研究方法、经典文献选读与专业写作等内容,包括艺术管理的环境、艺术管理原则与实践、艺术管理策略与技巧、艺术管理者等议题。教材:《艺术管理这一行》,[美]威廉·毕尼斯著,桂雅文等译,台北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版。

文创项目开发。由具体的文创案例切入,研究各类艺术项目策划与执行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沿革,研究艺术项目策划与执行的一般要求和操作程序,培养学生进行文创项目开发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艺术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自编。

艺术市场营销。从艺术面临的社会情形着眼,着重考察热门表演艺术和美术方面的生产与消费、艺术市场的机能、文化产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艺术营销的理论与实务以及艺术投资与经营等。教材:《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著,高福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艺术机构运营。艺术管理学主要以艺术机构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本课程主要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艺术机构出发,分别探讨其宗旨、架构、管理范畴、运营模式。并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对周围城市的艺术机构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教材:《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美]彼得·德鲁克著,吴振阳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以上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课时间、授课方式及考核要求,详见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

5.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实行考试、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分为卷试、面试、论文、作业、读书报告、课程小结等形式,卷试可实行闭卷也可以实行开卷。考试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考查课成绩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记为“合格”或“不合格”。

6.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

进行教学实习和艺术实践,参与学术活动是本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

教学实习由人文学院与导师协调安排,教学实习的主要内容应与本专业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本专业方向教学实习要求为艺术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至少主讲“艺术管理”1个章节课程教学,在第3—5学期安排,不少于20学时;根据需要,帮助导师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或直接参与导师的相关课题研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1—2次相关的学术会议;至少在校内外作一场(次)公开学术讲座、报告;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两篇以上(若为合作撰写出版论著的部分章节,撰写文字0.8万字以上,可抵1篇论文)。

结合本专业研究课题进行相关艺术考察、社会调研等,并组织艺术展览活动≥1场(次)。

7.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要求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词条精练、条理分明、图表精确,特别应注意,学位论文应是本人的研究成果,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

(2)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能力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论文选题,认真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并在第4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通过院(所)组织的专家评审后报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3)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照《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定的要求进行写作,本专业方向学位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3万字。

8.必读书目

01.《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02.《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03.《艺术原理》,[英]科林伍德著,王至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04.《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05.《艺术史方法与理论》,[美]安·达勒瓦著,李震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06.《消费社会》,[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07.《文化的解释》,[美]格尔茨著,韩莉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08.《文化:社会学的视野》,[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著,周晓虹、徐彬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09.《解读大众文化》,[美]约翰·菲斯克著,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文化的重要作用》,[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11.《文化研究导论》,[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文化研究方法论》,[英]麦奎根编,李朝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英]巴克著,孔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4.《世界文化报告:文化、创新与市场(199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关世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UNESCO),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著,张玉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文艺消费导论》,[美]麦克斯韦尔著,于挺、杨钐、赖伟雄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管理学》(11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孙建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8.《现代管理学:概念与技能Ⅱ》,[美]萨缪尔·C·塞尔托、S·特里维斯·塞尔托著,冷元红、苏静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管理的实践》,[美]彼得·德鲁克著,齐若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0.《企业研究方法》,[美]Uma Sekaran著,祝道松、林家五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美]彼得·德鲁克著,吴振阳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2.《市场营销》,[美]菲利普·科特勒等著,俞利军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3.《人力资源管理》(第11版),[美]约翰·M·伊万切维奇、赵曙明著,程德俊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24.《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第9版),[美]哈罗德·科兹纳著,杨爱华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5.《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3版),[美]雷纳德著,李本乾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英]泰勒著,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艺术人类学》,[英]罗伯特·莱顿著,李东晔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8.《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艺术社会学》,[匈]阿诺德·豪泽尔著,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30.《艺术社会学》,[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著,章浩、沈杨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31.《艺术与社会理论》,[英]奥斯汀·哈灵顿著,周计武、周雪骋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2.《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美]戴安娜·克兰著,赵国新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33.《重新思考文化政策》,[英]吉姆·麦圭根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4.《欧盟的文化政策: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地区统一》,张生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5.《法国文化政策:从法国大革命至今的文化艺术体制》,[法]杰赫德·莫里耶著,陈丽如译,台北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版。

36.《文化制度创新论稿》,王列生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

37.《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王列生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38.《艺术体制改革与管理》,王文章著,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

39.《艺术法概要》,[美]伦纳德·D·杜博夫著,周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0.《论美国的文化》,[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周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1.《文化产业》,[英]大卫·赫斯蒙德夫著,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2.《休闲产业》,[英]肯·罗伯茨著,李昕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3.《文化经济学》,[澳]大卫·索罗斯比著,张维伦等译,台湾典藏出版社,2003年版。

44.《娱乐产业经济学:财务分析指南》(第8版),[美]哈罗德·L·沃格尔著,支庭荣、陈致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5.《艺术文化经济学》,[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著,詹正茂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美] 凯夫斯著,孙绯、刘茂玲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47.《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英]霍金斯著,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48.《创意阶层的崛起》,[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司徒爱琴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49.《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和音乐》,[美]伊丽莎白·科瑞德著,陆香、丁硕瑞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50.《艺术与创意产业》,[英]贾斯汀·奥康诺著,王斌、张良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51.《文化创意策划学》,吴廷玉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2.《文化管理研究》专集,吉林省艺术研究所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53.《艺术管理学研究》(学刊),刘伟冬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54.《艺术管理与剧院管理》,[英]约翰·皮克、弗朗西斯·里德著,甄妮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55.《西方文化管理概论》,陈鸣著,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

56.《英国文化管理》,范中汇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57.《文化新形象——艺术与娱乐管理》,[澳]露思·温斯乐著,罗秀芝译,台北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版。

58.《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著,高福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9.《艺术管理》,夏学理、郑美华、陈曼玲、周一彤、方顗茹、陈亚平编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

60.《艺术管理这一行》,[美]威廉·毕尼斯著,桂雅文、阎蕙群译,台北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3年版。

61.《艺术行业战略策划——实用指南》,[美]迈克尔·M·恺撒著,潘勇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62.《美国艺术博物馆》,[美]南希·艾因瑞恩胡弗著,金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63.《展览实践手册》,[德]沃尔夫戈·普尔曼著,黄梅译,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64.《策展简史》,[瑞士]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著,任西娜、尹晟译,金城出版社,2000年版。

65.《票房营销》,菲利普·科特勒、乔安妮·雪芙著,陈庆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6.《舞台管理》,[美]劳伦斯·斯特恩著,李雯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7.《舞蹈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英]Linda Jasper Jeanette Siddall主编,张朝霞、柳荻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