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组织运行
1.构建自主式的选课方式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可以封闭起来关门培养,应该建立他们与纯艺术类学生相互选课、共同上课、共同学习的有效渠道。实际上完全可以把文化艺术创意、营销、管理类专业与艺术史论、创作、技术类专业,以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自主式的选课方式进行跨学科的链接。进而为学生提供可“纵向求专与厚”亦可“横向求宽与博”两种乃至更多种成长模式。由此以为,艺术管理专业开设在综合性艺术院校是最为理想的,也是最为合适的,不同门类的艺术、不同学科的专业,在一起交流、碰撞、混杂、交叉、融通,孕育了一种良性的互荣共生的人才培养生态。
2.设置基本的师资条件
在师资规模上,专任教师数量应与高校的学科地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授课学时相匹配。生师比不低于12∶1。每个专业在编专任教师不少于7人,校外兼职教师不少于5人,并纳入教师考核,聘请校外教师经折算后计入教师总数,合理控制班级授课规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辅导。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满足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70%;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90%;主讲教师应全部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具备艺术机构等行业实践经验的主讲教师占全部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专任教师的知识领域应能够覆盖本专业的所有知识领域;鼓励高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主讲教师,但兼职主讲教师的工作量及教学质量管理,应与专任教师以同等方式进行。
艺术管理教师应该具有学术科研能力、艺术机构实践经验以及国际艺术管理视野或海外留学背景,有一定的双师型教师。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具有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系统掌握艺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清晰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的最新趋势,能提出前沿性的学术问题并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具体说来,凡从事艺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否则不得开课:①海内外艺术院校艺术管理类学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②海内外知名高校艺术管理相关学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且具有艺术机构关键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历,③海内外知名高校艺术管理相关学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且公开发表3篇以上艺术管理核心议题学术论文。
3.保障最低的教学资源
具备基本的教学办公场所和设备,能满足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应有一定数量的艺管类图书、期刊、专题文献、音像资料等,覆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每年还应购买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最新专业图书资料。综合性重点高等院校生均专业图书不少于100册,每年生均进书不少于10册。尽可能购置齐备的目前已经公开出版的艺术管理类著作、教材、学刊,以及登载艺术管理类论文的学术刊物。建立不少于2个专业实验室(如艺术创意实验室、艺术商务实验室),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广泛采纳信息资源,购买和自建若干专业知识数据库,能够为师生提供便捷地开展文献检索、科技查新、代检代查、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多类型、多层次的需要服务。积极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学术联系,举办一定数量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及时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信息。有条件的院校,可建设专门的教学信息资源平台,或若干门在线开放课程等数字化教育资源。
尽可能充分利用校内展演场所;创造条件有效利用社会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团;积极与社区、乡镇等基层文化馆建立合作关系。将专业性艺术机构、群文性艺术机构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各自不少于3家。
教学经费投入应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并能与高校的学科地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授课学时相匹配。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 200元人民币/年,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逐步增加。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应主要用于购置设备资料、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术活动等。
新开办艺术管理专业,经费一般不低于300万元(不含固定资产),主要用于购置图书资料、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每年正常教学经费一般不低于50万元。
4.落实从严治教、宽进严出的制度措施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整个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层面教学管理是非常薄弱、松散的环节,以致“社会对艺术管理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院校培养的艺术管理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状况。而艺管作为新兴专业,在教学资源不够充分、丰富的情况下倘若没有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注定无从保证。从严治教,强化质量评估的全程性,实行宽进严出是艺术管理教学中最为根本的原则。现实的情况是,目前艺管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的制度及措施已经很多了,而关键是在课堂教学秩序、作业数量与质量要求、专业实践实习、论文开题与答辩、项目策划与实施等环节一条一条的严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