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庆策划与执行
1.对艺术节庆的认识
艺术节庆来源于节庆活动。根据百科全书的定义,“节庆活动”指的是在一段固定的时间里,用某个特定主题而进行的活动聚会,这是一种民间大众约定俗成、并且通过历史的世代相传而继承下来的集体的、大型的社会活动。如古代希腊的酒神节、古罗马的牧神节、农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活动仪式等,其中包括了狂欢节的若干活动特征,如化妆晚会、舞会、彩车游行、面具宴会等。
欧洲最早的艺术活动大多与节庆活动相伴相随,尤其是音乐、舞蹈和戏剧,是人们表达喜庆欢乐和崇仰敬拜的重要方式。但在中世纪以前,欧洲很少有以艺术为名义、并以艺术为核心的艺术节庆。然而,伴随着节庆活动的发展,艺术也在成长。各种艺术形态逐渐趋于成熟,从最初的歌、舞、剧混杂形式逐步形成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各为一体的艺术门类。由此,艺术从附属于节庆的“节庆艺术”转换为以艺术为核心的“艺术节庆”,诞生了以艺术冠名、并以艺术为核心的艺术节庆,完成了从节庆艺术到艺术节庆的蜕变。
在当代背景下,艺术节庆是指在某一固定时期内,围绕某特定的主题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内容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戏曲等舞台艺术演出,还包含美术及摄影等艺术展览、艺术博览会、工艺品、服装、武术等专项文化活动,以及文化论坛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从广义上看,艺术节庆的种类也涵盖了传统民俗节庆,但比单独的音乐节、艺术展范围更广阔,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规模更宏大。艺术节庆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如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它所囊括的文化主题创意、场所营造及城市认同、群落整合等内容,就如何重塑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是对城市文化体系的拓展,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0 年代以来,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艺术节庆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些类型各异的艺术节庆,一方面以其国际化或本土化的文化特征彰显城市的个性,增强了城市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又以其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增强了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国际节庆协会(IFE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史蒂芬·施迈德曾言:“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产业,更需要节庆活动”。与此同时,西方的节庆研究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不仅成立了专业的节庆组织国际节事联合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节庆经验交流和节庆经济发展,而且出版了专业的学术刊物《节庆管理》,推动节庆理论研究。西方节庆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的对象涉及节庆的管理、营销、开发,节庆的经济学效益及其度量,节庆的举办方、参与方的动机等,艺术节庆的节目定位与设计、组织管理、观众培养、资金筹措与宣传推广等议题得以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文化学、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休闲学、城市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整体而言,西方艺术节庆的理论和实践十分注重艺术节与城市的互动关联,特别是艺术节对城市形象、城市经济的影响和效应的关联。
就具体艺术门类来说,当今非常活跃的艺术节庆有艺术节、音乐节、戏剧节、戏曲节、舞蹈节、美术节、动漫节等,但是其参与规模、覆盖区域各不相等,其中最有影响的还是音乐节。
音乐节语词源于拉丁语Festivus,通常是在特定的某个国家的某个城市用统一的音乐样式举行连续性的演出。中世纪末期,欧洲“游吟诗人”到处作诗奏乐,游吟歌唱。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游吟诗人每年定期举办音乐竞争比赛,这就是最早的音乐节活动。到了18世纪以后,音乐节的风气首先传播到英国,1784年英国人为了纪念“清唱剧大师”亨德尔,在教堂首次举办了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节演出。从此以后亨德尔音乐节几乎每年都举行。20世纪初,美国人也开始按照英国的模式举办大规模合唱音乐节、室内音乐节。20世纪中期音乐节开始风靡全世界,西方各国组织了上千场音乐节,并且还因此诞生了音乐节协会组织。世界上最为知名的5大音乐节分别为:德国拜鲁伊特音乐节(1876)、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1920)、英国切尔腾汉姆音乐节(1945)、英国爱丁堡音乐节(1947)、英国奥尔德堡音乐节(1948)。国内大大小小的音乐节近100个,比较著名的有张北草原音乐节、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海西岸音乐节、深圳热波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十多个。全国各地举办的音乐节已经成为年轻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节的演出一般持续数天或数周的时间,是一种或几种音乐艺术的欢乐派对。有些音乐节每隔一段时间周期性地在同一地点举行。世界上的音乐节有多种类型。可以根据音乐内容或者音乐形式来区分,也可以根据演出场地或规模来分析。根据音乐内容来分,有为了纪念某位作曲家而举办的音乐作品展,有为了当代音乐而举办的音乐节,有以多种艺术形式而举办的音乐节。根据音乐形式来区分,可分为摇滚音乐节和传统音乐节。根据演出场地来区分,可以分为户外音乐节和室内音乐节。
2.艺术节庆主策划与组织
任何一个艺术节庆都是创意与经营有机结合的活动。在整个艺术节庆活动中,主题构思和内容设计直接关系到节庆的定位、内涵和商业运作,影响到节庆的品牌建设、经营效果乃至整个节庆的生命力。
主题策划是节庆的源头,构成节庆的活动整体,影响节庆的定位。如果把主题策划看作是节庆的开篇布局,那么,它对于节庆整体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开篇好不好,关系到节庆能否顺利展开;布局行不行,直接影响到节庆的成败。同时,每一个节庆活动都是由若干个各具特色的主题构成的,也就是说,单个的主题活动,构成了节庆整体。因此,主题的策划,是整个节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每一个节庆都有其独特的定位。音乐节有音乐节的定位,民歌节有民歌节的定位,电视节有电视节的定位,都是根据节庆各自不同的内容、形式、特点、甚至地理、民俗等方面赋予了一定的界定。而节庆主题的策划,必须在节庆的定位之下来进行,必须符合节庆的定位。换句话说,节庆主题的策划,完全可以影响到节庆的定位,策划设计得好,则与其定位浑然一体;反之,则有可能与其定位不符,甚至离题万里。
主题策划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型的文化能力,表现为人们对节庆主题的构思、创意、灵感等。可以说,这种策划是节庆的核心,它的确立决定了节庆的内涵,并由此产生节庆的外延,影响到节庆商务运作。这类策划通常是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节庆体系,使其他文化资源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节庆的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巨大的文化财富。
艺术节庆的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不胜枚举。只有思路清晰,计划具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承办艺术节庆是落实策划和构思的过程,也是出成果出效果的阶段。作为大型周期性活动,艺术节庆一般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节目策划、内容取舍、邀请艺术家和表演团体、签订演出合同、节目审批、排练演出、表演者的行程陪同、演出现场调度、舞台管理、联系酒店住宿、制定单独行程表、车队管理、各部门单位的协调和统筹工作,等等。就艺术节庆项目本身来讲,它内部的运作比较复杂,整个项目的流程经过了前期的计划、预测、审批、财务预算、沟通联络等,中期有制作节目单、接待服务、住宿安排以及现场演出管理与控制,后期则是项目的跟踪以及整体评价和总结。
艺术节庆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是较为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工作有3项:一是建立节庆筹委会或筹备小组,以便统筹全局、统一事权,下设若干部门,艺术计划和运营部、市场部和赞助部是艺术节面对演出团队、媒体观众和赞助者的主要窗口,而财务和人事部及信息技术部则在内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行。
二是制定一个总体方案,确定节庆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组织方法、经费匡算、应急方案等。艺术节庆所需要的投资也同样比较浩大,资金是艺术节能否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今艺术节庆的经费来源主要有4个部分构成,即政府财政拨款、企业赞助、基金会支持以及自主经营收入。纵观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艺术节庆的经费来源各有不同,呈现出多元开发的特点。
三是排出行动计划和倒计时工作进度表,使承办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承办工作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该聘请专家担任顾问。
3.音乐节的策划与制作
音乐节的体系非常庞大,包括音乐节的制作团队,各方的合作机构,如同一家企业那样部门众多。而那些有十万观众的国外音乐节,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大工业生产,一切设备、耗材都是用集装箱拉来运走,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运作。以开放的思维和视角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对音乐节运营模式和内容进行规划,对其内部的项目策划、组织、管理、监督、跟踪和评价等流程进行设计,以此可以使音乐节的整个运营达到项目运作系统化、演出管理专业化、服务保障规范化的理想状态。
音乐节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在操作上比一般的音乐活动复杂,经费需求也很大。从组织上来说,音乐节举办者既需要有外部的组织体系,以便与政府、企业、传媒、法律平台及其他相关组织协调工作,又需要有内部自身的组织体系,通过内外组织体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成功地推进音乐节的运营过程,从而完成一个音乐节平台的打造。音乐节的策划、组织和实施的流程可以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项目介绍:①音乐节名称、目的、意义,②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赞助单位,③音乐节特色、看点、目标受众。第二部分为演出形式和人员:①会场安排(地点、面积、时间、入场、观众人数),②邀请演出乐队介绍。第三部分为媒体宣传:①宣传推广计划要素,②音乐节文化的总体宣传,③大型媒体推介活动,④音乐节标识,⑤媒体计划和实施。第四部分为时间进度的安排和跟踪。
从实务上来说,音乐节的制作过程除了音乐节的本身的制作之外,还包括资金筹措、成本支出、品牌建立、票务营销以及宣传推广等板块。这里以迷笛音乐节为例[10],具体介绍举办一场音乐节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10] 公共微信平台:道略演艺,2014年11月7日。
乐队统筹管理。优秀的乐队和音乐人是一个音乐节必备的两个要素。但是,这两个要素需牵扯到演出经纪、演出合同和乐队审批等,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对这方面的审核较为严格,所有的演出曲子、歌词都要一一审核,所以作为音乐节的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就要把审批文件拿到手。对于乐队这方面来说,他们需提前拿到设备清单、乐队行程安排、乐队产品销售。对于一些具有衍生品的乐队,如T恤、CD等,音乐节负责人会在现场安排一个专门给他们用来销售的篷房。
音乐节审批与公众事务。举办音乐节首先要向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报批,若是涉外演出,还要向政府的外事主管部门报批。音乐节负责人在拿到批文后才能给各国乐队寄送邀请函,乐队再拿着这个邀请函去驻各国的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当然需要报送审批的机关还有公安局、消防局、卫生局等部门。这些事情就是音乐节审批与公众事务。
音乐节的合作。这个包括赞助商,迷笛音乐节有专门的市场总监来负责洽谈赞助。当然,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加入迷笛,因为他们认为在中国,“迷笛音乐节”还是一个纯粹的摇滚音乐节,是为音乐而做的音乐节,所以现在的赞助商有“迷你COOPER”“虎牌啤酒”“英菲尼迪汽车”,还有每年迷笛订制的“ZIPPO打火机”。所以,在合作方面,迷笛音乐节的创始人认为只要坚持做好工作,就会有优秀的企业来找你。除了赞助商,还有商家与厂家。这几年,迷笛音乐节一直和德国最大的音响品牌“森海塞尔”公司合作,他们会提供迷笛全国各站所有的音响、调音台、麦克风等设备的资助。关于媒体资源互换,每年的音乐节都会有很多媒体和音乐节进行合作,包括线上的和线下的。还有就是赞助招商计划,如果需要赞助,要写一个很详细、具体的计划,甚至会提前一年,由市场总监和知名商家进行沟通。
音乐节财务管理。资金是一切艺术活动举办的奠基石,这对于音乐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迷笛音乐节创始人也尝试着投资过艺术活动,有营利也有亏本,多数人认为做音乐节成本低、营利多。其实每一笔的投资都有风险,每一场的音乐举办,成本至少也是几百万。因此,对于音乐节来说,财务的管理和计划是非常重要,应避免出现财务亏损的局面。
媒体信息。成熟的音乐节在媒体合作方面,一般都会和专业的媒体携手,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合作,利用专业的媒体进行对音乐节的宣传与推广。
基础设施。迷笛音乐节有66个足球场那么大,包括停车场、露营区,所以音乐节的基础设施很重要。前期要去看场地,还有与场地方接洽,水电及排污、安全护栏、移动篷房、移动卫生间等细节都要做好。迷笛音乐节还专门安排了环境总监,负责整个音乐节的卫生管理。
音乐节的设计。迷笛音乐节现在有自己的团队来设计海报、手册、单页、门票等。现在有很好的团队负责音乐节的设计,让现场更有设计感。
舞台制作。迷笛音乐节有制作总监,负责舞台的布景搭建、音响灯光、乐队设备码放,以及沟通舞台工作人员和导演,还有电力保障、乐队演出技术和演示时间的把控等工作。
场地布展。在活动开始前,要提前与合作的餐饮商、赞助商联系,对音乐节的整体装饰进行设计。还有各赞助商在各活动区的推广活动也要统一安排。
乐队服务。迷笛音乐节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所有海关的文件、交通、乐队的演出费谈判、乐队的食宿问题等工作。之后还有乐队的采访,要联系中外媒体,设有采访区,还有当地的旅游。具体有效地处理好细节上的琐碎杂事。
观众服务。牵扯到观众的宣传、票务的销售。音乐节主要和“大麦网”合作,还有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土豆网”“豆瓣网”会进营销售。当然还有手册派发,音乐节每年都会印一些手册在现场免费派发。还有露营管理,随着迷笛露营区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露营人员,工作人员会把露营管理单独列出来,交由专有的团队来管理,包括前期的帐篷出租与搭建,还有露营区的活动、餐饮的销售、后期的服务,所以未来露营管理会独立出来。
安全管理。这包括入口的安检、舞台保卫、场地保卫、防火设施、卫生设施,都牵扯到安全。其实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把安全放在音乐节运营最重要的位置。
现场接待。包括艺术家、来宾的接待,媒体的接待,也包括实习生的培训,还有志愿者的组织与安排。迷笛音乐节每次都会给志愿者颁发最佳志愿者的证书。希望大家可以加入音乐节的行列,并且很快会喜欢上音乐节。
后勤管理。这其中包括演出、服务设施设备的运输。迷笛音乐节上,场地有66个足球场那么大,要事先设计所有的车辆通道,进而划线、派发证件。在运输过程中,要接受检查与视察、材料采买的准备。
工作给养。迷笛音乐节所有的工作证加起来有2 000多张,所以这些人的餐饮、更衣柜、后台的提供等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做好了,整场音乐节就基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