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能养老平台
自2012年我国大力推进智能养老建设以来,鉴于智能养老平台在智能养老服务、智能养老产业以及智能养老事业中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有关智能养老平台的研究、开发与实践应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学术界对于智能养老平台的概念和术语的讨论十分热烈,相关概念和术语混用、内涵相互交叉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云健康养老平台、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智能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智慧健康养老管理服务云平台、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物联网服务平台、互联网养老平台等。虽然名称各不一致,但其内涵都是一致的,即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技术的应用,为老年人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养老服务。同时,学术界还展开了智能养老平台建设的研究。例如,睢党臣、彭庆超认为政府应首先确定建立一个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发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信息数据库、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社会养老资源共享数据库四个基础数据库,并根据服务类型进行养老服务子系统的建设,最后,把这些系统整合到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1]席恒等设计了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层体系的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应用于对失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2]陈莉等从智能养老业务系统的技术实现出发,设计了具有全程记录、服务评估、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深度开发、服务人员多媒体培训等六大功能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3]梁阳旭、董绍岩则设计了一个国家级的养老信息化共享云平台,试图通过云计算技术将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各类中间件进行整合,为机构、社区、居家等社会养老服务及管理构建一个以云计算为基本架构的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共享平台。[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发布之后,一系列有关养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推动了智能养老平台的建设。目前,全国建成和正在运行的智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达840多个,其中,山东、浙江、新疆、四川、山西、内蒙古等地平台数量超过50家。[5]伴随着智能养老发展形势越来越明朗,各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智能养老产业,争相进行智能养老平台的开发与设计,并推进应用。例如,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有限公司在2013年就开发了将智慧健康养老系统与传统安防产品融合为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主要以社区居家养老群体为服务对象[6]。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集养、医、康、护、教、融为一体的智慧健康养老云服务平台,并有无锡市“11311”、九如城、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昆明柏寿养老集团、瑞帮托养(西安)、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社会福利中心、四川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西安金宝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多个成功运行的案例。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康复机构综合服务提供商,通过建立分级诊疗的上下级转诊网络及“共享康复模式”,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康复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两年公布的79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涉足于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并有不少成功案例。
总体而言,我国智能养老平台的研究与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智能养老服务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由于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涉及面广、涉及领域多,建设难度较大,不可避免地存在供需对接不到位、设计不规范、信息互联互通不畅等问题。此外,由于国家层面对此并未统一,智能养老平台的建设还处于各个企业单打独斗的状态,缺乏国家级的智能养老平台。况且,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与实力参差不齐,使得智能养老平台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这些突出问题是智能养老发展中的障碍,亟待国家从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指导意见和宣传举措等方面入手,推动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