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科技加持的智能养老

二、德国:高科技加持的智能养老

德国与美国同为技术水平极高的西方国家,在智能养老领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德国在工业、机械领域的深厚积淀使得其在智能养老的发展方向上更侧重于智能机器人而非互联网,这一点则与日本较为类似。

(一)德国智能化养老的背景

如果提到欧洲乃至世界上工业化水平最高的一批国家,德国必然位列其中,如果要列出欧洲“最老”的国家,德国同样榜上有名。德国现有人口超过8200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23%以上,有8200万人口的德国总共拥有多达1.2万多家养老院,这反映了其人口老龄化之严重。对德国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到了2060年德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约34%的极高水平,届时德国将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早在1889年就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基于保险的社会养老体系,成为最早在国家层面建立养老制度、启动养老服务的国家。[5]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德国的养老制度与服务在严重的老龄化压力下亟须创新与改进,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德国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积淀,这无疑为智能养老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养老设备与智能家居的开发设计、制造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近年来德国的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老年人中智能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的增多。德国电信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是最为活跃的网络使用者,其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要显著高于其他的网络用户。可见,德国悠久的养老保障发展历史、深厚的工业积淀,以及智能终端、互联网应用在老年人中的普及,为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德国的智能养老发展也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二)政府的高科技战略

为更好地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德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来支持智能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其中的典型代表为德国政府于2006年出台的“高科技战略”(The High-Tech Strategy for Germany)。该战略确立了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与数字化社会、经济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环境的创新、健康化生活、智能交通、社会安全,其中有多个重点领域与智能养老服务的研究与创新密切相关。“数字经济与数字化社会”关注以智能产品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类高新技术是智能养老服务的技术基础;“健康化生活”关注应对老龄化问题及发展健康产业,将智能养老视为该领域的一项主要议题;“智能交通”涉及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便利化的交通工具与出行条件;“社会安全”则关注老年人的人身安全保障。除了从国家层面实施推动科技发展的策略之外,德国的联邦州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促进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

在2010年,德国内阁通过了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主持制订的2020高科技战略,该战略较以往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利用技术变革为人类的利益服务,重点关注气候/能源、保健/营养、机动性、安全性、通信这五个领域。在这一高科技战略中,德国还制定了一批“未来项目”,其中就包括个性化的疾病治疗药物、通过有针对性的营养保健获得健康、在晚年过独立的生活等与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德国政府推行的高科技战略,为智能养老的发展与养老服务业整体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动力,也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三)环境辅助生活系统

智能家居是智能化养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受到着力发展智能养老的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德国也不例外。德国政府对智能家居的开发设计与推广应用高度重视并提供大力支持,计划在2050年之前在国内全面推广智能家居,进而让更多的德国家庭享受到智能家居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这种便利同样也会惠及反应迟缓、生活不便的老年人,环境辅助生活系统就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

环境辅助生活系统(Ambient Assisted Living,简称AAL)是一种特殊的智能技术平台,它能够将不同的设备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连接,从而构筑出一个具备即时反应能力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下,该系统利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对使用者的状态和环境进行系统化分析,将老年人所居住的环境中的所有设备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在智能技术平台上进行统一调配,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融为一体。在实际应用方面,该系统具有多种功能。首先,环境辅助生活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并提供自动紧急呼救,一旦该系统监测到的数据显示居家老人出现摔倒、呼吸困难、昏迷等紧急状况时,便会及时地自动发出呼救并在第一时间联络老人的亲属、急救中心或护理公司等预设的紧急联络人。[6]其次,环境辅助生活系统能够对老年人的日常家庭生活提供辅助,该系统集日常生活照料、卫生保健与健康护理、情感支持与精神慰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既拥有自动喂餐机,可移动智能床等辅助老人日常起居生活的智能设备,也有血压计、血糖监测仪等老年人必备的医疗保健设备,同时系统还能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日历与健康档案,对老年人的健康数据进行检测和处理,此外还有适合陪伴老年人的智能电子宠物,等等。

环境辅助生活系统对养老服务业具有重大的价值,对老年人来说,该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舒适性和便捷性,进而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养老服务供应商来说,该系统既能够减少养老服务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又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7]环境辅助生活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各种养老设备在系统层面的联结,打破了传统的养老模式下各种设备和服务“各自为战”的情况,实现了养老服务领域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

(四)照护服务机器人与智能护理推车

德国强大的技术积淀与工业生产能力使得开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智能机器人成为可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照护服务机器人项目(简称“SeRo-Di”),该项目研发了一款特殊的机器人,它的作用是协助养老机构和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开展日常照护工作,具体的功能主要包括物品和服务供应、老年人健康状况记录以及其他工作,以此代替护理人员的体力劳动。除了照护机器人之外,德国的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一种智能护理推车的技术概念。该智能护理推车在基础功能上沿用了传统的老年人护理推车的一些组件与功能,如文件盒、手消毒器等,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智能化的功能,例如该护理推车能依照预设的指令自行移动到指定的工作地点;能利用预先安装的平板电脑实时记录下完整的照护过程及过程中使用过的各种服务及医疗设施;在护理推车的抽屉上设有一种智能锁,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打开,以保障其中的物件与资料的安全。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蓝牙与护理推车相连接并传输信息,从而提高护理车的可管理性与灵活性。

由于德国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全面的养老体系与服务模式,因而其养老模式的智能化除了设计开发新的智能设备(如SeRoDi)之外,更多地是对传统的养老服务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智能护理推车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五)老年社会融入项目

除了智能设备、智能装置的开发与运用之外,互联网在养老服务业中的运用也是智能养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在这一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为由巴登-符腾堡州的劳工与社会事务部和家庭、女性与老龄部联合资助的老年社会融入项目(简称SONIA)。该项目基于互联网应用,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社区互动和实时交流的线上平台,通过该平台老年人能够在网络社区上聊天、交友、传递信息。老年社会融入项目不仅为老年人设计了网上社区,同时也设计了一个线下的互动空间,能够帮助老年人在线上与线下同时互动,从而实现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空间的联结,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富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老年社会融入项目作为一个网上平台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功能。第一,该平台实现了多个社交软件和应用的集成,通过集成并改进Skype、Google环聊、E-mail和Address book等应用和网络服务从而打造出了适合于老年人的实时通信综合系统;公告系统。第二,该平台能够发布与社区活动和物品交换等业务相关的供求讯息,为老年人提供公共交通时间表、天气预报、购物信息等多种多样的生活信息服务,实现便于老年人查阅的公告功能。第三,该平台依靠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了影音节目、游戏娱乐、书报阅读等多种文化娱乐服务,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该项目利用了互联网在信息存储与传输方面的优势,有效地发挥了互联网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作用,帮助老年人享受更为便利与丰富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