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全面而规范的行业管理标准

三、制定全面而规范的行业管理标准

智能养老服务的标准化,有助于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责,理顺政府监管的流程和行业发展的定位;有助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优化资源、集约高效发展。因此,要组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民政部等部门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老龄化现状,制定一套全国性的智能养老行业管理标准,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全面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例如:针对各地的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层出不穷、各自为政、数据独享以及信息隐私难保等现实问题,急需制定既促进数据共享又确保信息安全的服务平台标准;针对老年智能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规格五花八门、售后服务不良、老人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应建立相关企业管理、市场准入、规格参数、质量指标等标准;针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科技产品的使用技能欠缺、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课程、培养方式、职业资格认定等标准;为解决养老服务评估无章可循的问题,应建立衡量养老服务机构资质、保障服务对象权益、规范服务实施过程的标准以及关于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人员、评估时间、评估方法的相应标准,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制定标准固然重要,但如果各种标准之间相互重叠、彼此冲突、顾此失彼抑或一盘散沙,都会给行业标准的执行带来困难。所以,制定行业管理标准时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硬件指标与软件指标相结合。也就是不能一味偏向于设施配备、产品生产等硬件指标的制定,还有兼顾服务质量、精神慰藉等层面的软性指标。第二,全面性与具体化相结合。智能养老服务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的领域很广泛,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既有服务提供方还有服务供给方,既关系到家庭、个人、社区、机构,还关系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这意味着要制定多种标准;同时,不能只制定宏观的、指导性意见,还必须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具体标准。第三,有效性和持续性相结合。标准制定前要充分调研,制定之后要适时检查其运行情况,防止标准与现实需要脱节,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弥补缺陷,确保标准的有效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