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与优劣
居家养老智能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弥补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缺陷并进一步发展该模式的优势,因此有必要首先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进行考察,并指明其优势与固有的不足之处。
(一)传统居家养老的特点
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以家庭为场域。居家养老顾名思义是指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度过晚年生活,这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养老方式,“养老不离家”是居家养老的核心特征。对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晚年生活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中年时期往往没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居家养老能够实现由中年生活向老年生活的平缓过渡,可以被视为老年人家庭生活的延续。
(2)由亲友和社区服务人员提供服务。一般来说,与老年人一同在家中生活的主要是其配偶、子女以及其他亲属,他们同时也与老年人为伴,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也就是说,他们在居家养老模式下是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除了与老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外,与老人邻近的朋友、邻里街坊也可能对老人进行帮助和照料。此外,老年人所在社区的养老服务人员、志愿者、社工也是重要的服务主体。总的来说,居家养老以老年人的亲友与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员为服务主体。
(3)以社区为依托。居家养老以家庭为养老的实现场域,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地理空间和管辖归属层面又位于城乡社区之中。因此,在家庭与家人提供养老服务、链接外部养老资源的能力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更多地依托于社区。一方面,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公共服务并链接多种外部的养老资源,为居家养老提供了重要的外部保障;另一方面,老人所在城乡社区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进驻当地的社会工作者等人群依据各自职责与能力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与帮助,弥补了家庭成员及亲友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不足。
(二)传统居家养老的优势
传统的居家养老作为一种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模式,本身相对于机构养老而言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
(1)居家养老有利于形成熟悉、稳定的环境。以家庭为养老场域意味着老年人能够在自己最为熟悉也最为适应的环境中养老,而不需要去被动地适应新环境,而这种被动适应往往会给老人带来生理或心理层面的多种不适,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许多老年人不愿意进养老院。反过来说,相对熟悉和稳定的养老环境更能给老人带来安全感、稳定感和满足感,这种正面的感受与体验对于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居家养老形成的熟悉、稳定的养老环境是这种养老模式的一个显著优势。
(2)居家养老有利于保持原本的生活习惯与偏好。以家庭为养老场域不仅意味着老年人养老环境的稳定性,同时也意味着老年人能够在养老过程中保持自己原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偏好。一般来说,一个人生活环境的改变也意味着其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老年人相对于中青年人总体上更为怀旧,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偏好也更难以改变,在这类改变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比中青年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居家养老能够在生活层面帮助老年人实现由中年生活向老年生活的平稳过渡,中间几乎不存在生活习惯与偏好的变化,这有利于老年人适应晚年生活。
(3)居家养老有利于亲密情感的维系。对老年人来说,晚年生活不止有吃饱穿暖和有人照料,丰富的精神生活、与亲友间交流及情感维系同样十分重要。居家养老使老人能够生活在“熟人社会”中,每天围绕在周围的都是自己的配偶、子女、其他亲属以及好友、邻里街坊等,老年人能够不费力地与他们沟通、互动、交流,从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维系,这种亲密情感的维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无疑大有裨益。
(三)传统居家养老的不足
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具有许多优点,这并不意味着该模式适合所有的老年人,其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养老服务流程缺乏专业性、科学性。在传统的居家养老环境中,自理能力较强的老年人往往不需要他人照顾,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则多由其配偶、子女等亲属负责照料。不论是老人自己还是亲属,他们大多凭生活经验和民间流传的知识去照顾老人,大多未接受过系统的护理、日间照料等相关的专业培训,许多人缺乏营养学知识甚至是急救常识,更难以如专业人员那样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服务。因此,居家养老的有关流程并未经过科学设计,照料老人的流程安排乃至照料细节容易流于粗糙,相对于机构养老而言在养老服务设计的科学化、服务供给的专业化程度上存在明显不足。
(2)养老服务资源与信息获取碎片化。在传统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配偶、子女等亲友不仅负责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与情感交流,同时还要为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资源和信息,例如代替老年人与社区联系沟通,帮助老年人办理各种福利与保障、与助老社会组织联系以获取必要的信息等,在这一方面居家老年人能获取的资源与信息往往呈“碎片化”状态。
(3)多种趋势加剧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利于维持居家养老模式的趋势。一方面,中青年工薪、白领阶层常常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压力,以程序员“996”为代表的工作模式延长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长,进城务工者甚至一年仅能见年老的父母一面,他们都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子女陪伴的减少使得居家养老的作用与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使“养儿防老”沦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新生婴儿数量的减少趋势使居家养老的重要基础——子女的数量减少,从长远来看进一步削弱了家庭的养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