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需求的信息技术
分析老年人信息需求的目的,是为了开发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或系统产品来满足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只有老年人各层次的信息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后,其生活幸福感、满意度才会高。
(一)满足生理需求的信息技术
衣食住行和受护理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信息技术产品的支持必须从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着手。目前,大多数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主要通过各式各样的养老服务系统来满足上述需求,老年人主要通过打电话、上网等途径登录养老服务平台,获取相关服务。此外,在满足护理需求上,目前市场上已开发出功能多样的智能穿戴设备,可及时收集并上传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信息,服务平台、监护人可通过相关系统或手机APP随时查看。虽然政府、社会、企业对开发满足生理需求的信息技术产品关注度较高,但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老年人住宅智能化改造、社区环境智能化改造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满足安全需求的信息技术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安全需要特别突出。在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命安全方面,信息技术产品大有可为,如辅助老年人行走的智能拐杖,不仅具有老人摔倒报警功能,还具备GPS定位功能,一旦老人摔倒,可以自动报警,并及时把位置信息推送给信息平台与监护人。除了保障老年人的日常起居安全外,信息技术还在医疗保健上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建立完备的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完整地记录老年人的基本健康信息和以往就医信息。然后是依据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找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或隐患,及时发信息提醒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是远程医疗服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速,特别是即将全面普及的5G信息技术,远程医疗服务变得越来越全面与便捷。这不仅可以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人提供医疗问诊服务,有助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时就诊;还可以远程操作医疗手术,有助于急需做手术的老人就近手术。
(三)满足情感需求的信息技术
前文已提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并将持续不断地增加,在不久之后将成为中国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在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方面,信息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老年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相隔异地的亲人、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速,老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从原来的声音交流升级到图像交流,从固定区域的限制性交流升级到随时随地的及时交流,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升到人与陪聊机器人之间的交流。在情感需求中,老年人寻找新的归属感需求非常大,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为那些很少出门、不便出门的老人提供了寻找归属感的途径。老年人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等多种途径了解周边兴趣活动小组、社会团体等的相关信息,并可与群体内的其他老人进行互动,最终一起组织或参与兴趣活动,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归属感。
(四)满足受尊重需求的信息技术
受尊重需求是老年人较高层次的需求,虽然目前社会上出现类似需求的老年人还不多,但它是老年人加深自我认识、不断实现自我的关键,在未来必将成为老年人的一个重要需求。从信息技术支持层面来考虑,老年人的受尊重需求主要体现在期望得到家庭成员、参与团队和社会公众的好评,因此需要开发老年人自我评价信息系统和社会评价信息系统。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可以在各类互联网平台上建立老年人自我评价信息系统网站,让老年人可以非常便利地开展自我评价,及时了解自身各方面的状态与能力。老年人的兴趣小组、社会团体,可以设立网上互评信息系统,让参加同一活动的老人在网上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结果只能老年人自己看到。老年人可以依据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促使其加强学习,不断改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其在家庭、团队、社会中能持续保持一定的地位。
(五)满足自我实现的信息技术
老年人自我实现是实现“老有所为”的关键。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老年人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更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由于认知、行为等功能的退化,不仅学习速度较慢,对学习与自我实现的地点和方式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这都需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首先是开发老年人网络授课平台,满足老人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需求。随着老年人上网比例的增加,应采用多种途径,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如采用远程视频教学、网络老年大学等形式,方便有学习能力和意愿的老年人随时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是开发简洁便利的辅助学习软件或工具,提升老年人学习的便利性与效率。老年人的视力、听力、体力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需要开发相应的辅助学习软件或工具,如老年人专用的助听器与阅读器、方便老年人阅读的网络视频等,极大地降低其学习的难度与体力支出。最后是开发老年人就业信息平台与志愿服务平台,满足老有所用的需求。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有限,即使部分老年人有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但面对如此庞大且瞬息变化的数据,往往也只能是“望洋兴叹”。面对海量的数据,老年人需要信息技术帮助其及时获取、梳理和推送信息,及时了解、掌握相关就业信息。此外,还可以设立老年人经验、技术总结分享论坛或平台,收集并归纳各类老年人的智慧,为其发挥余热创造社会价值提供途径,真正实现“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