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实施模式
基于不同的顶层设计和平台构架,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实施模式不尽相同。通过近年来国内不同地区的探索经验看,各类实施模式各有特色,都有其适用的领域与地区,也都有成功的应用。平台的实施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无须统一为一种或少数几种固定模式,应坚持适用原则,适用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能发挥效用的。一般来说,可以从接入模式和建设模式两个方面来具体探索平台的实施模式。
(一)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接入模式
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接入模式非常多,既有线下很少使用信息技术的实体接入模式,也有充分利用各类智能设备的线上接入模式。针对不同养老条件和对象,不管是线上接入模式,还是线下接入模式,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1.线下接入模式
虽然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普及速度非常快,但依旧有不少地区和机构采用线下接入模式,这种模式还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线下接入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网络信息技术意识和素养不高的人群。线下实体接入一般采用面对面交流模式,养老服务组织或个人从老年人的需求着手,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收集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与服务诉求,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并相应调整服务内容与手段,最终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这种人人互动接入模式的人文关怀较高,养老服务人员与老年人每天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及时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服务,非常贴合老年人的需求。
2.电话接入模式
电话接入模式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是指老年人以电话为媒介与外界养老服务组织与个人进行沟通。一般来说,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电话接入模式,分别为普通电话接入模式、三方电话接入模式、一键通电话接入模式。普通电话接入模式是指老年人可以通过拨打养老服务热线电话获取相关信息与服务,没什么特别之处。三方电话接入模式是在普通电话接入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把老年人、街道/社区和养老服务供应商链接在一起,一旦老年人拨打服务需求电话,街道/社区和养老服务供应商可以同时接听电话,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周到的服务,也方便街道/社区对养老服务供应商进行监督管理。一键通电话接入模式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是指专门为几个特殊按键预先设置好电话号码(一般为2~3个特殊按键),老年人只需按键即可轻松接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家人。经过多年的发展,一键通电话接入模式发展较为成熟,老年人通过一键通不仅能随时获取生活起居方面的照料服务,在遇到危急情况时还可紧急求助,能在解决老年人生活不便上发挥重要作用。
3.网页接入模式
网页接入模式是指老年人以网页为媒介,在互联网上获取相关养老服务信息与服务。这种模式对老年人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适合那些经常使用计算机的老年人。由于绝大部分养老服务供应商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与销售,老年人可以在网络上浏览自己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并可在网上下单获取养老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页接入模式逐渐拓展到移动手机端,主要以APP(手机应用软件)为媒介,让老年人在移动端能够更便捷地查看信息和获取服务。移动手机端对老年人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其熟悉互联网,还要求其熟悉不断更新的智能手机操作,难度较大。总体而言,网页接入模式对老年人来说,操作要求和难度较高,就目前来说难以大面积推广。但是随着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人员加入老年人大军,网页接入模式未来必然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4.微信接入模式
微信是当下中国最为流行的社交网络平台,也是广受老年人欢迎的社交平台。在2016年12月举行的首届腾云智库创新峰会上,中国社科院国情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田丰指出:在老年人所有使用的社交软件当中,微信的比例最高,占比为86.07%。因此,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微信构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智能养老平台。一般来说,微信接入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微信群、微信订阅号和微信服务号。微信群模式是以微信群为媒介,主要依据兴趣、功能等对老年人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加入功能多样的微信群,在微信群中,老年人之间可以就共同的话题随时互动交流,养老服务供应商可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街道/社区可以便捷地对养老服务组织或个人进行监督管理。微信订阅号和微信服务号是微信公众号的两种具体模式,都是以微信公众号为媒介。其中,微信订阅号主要用于发布相关养老信息与服务,微信服务号除了发布信息外,还能设置一些菜单选项,方便养老服务组织与老年人之间进行一些简单的交互。总体来看,微信接入模式具有上手操作简单、覆盖范围广的优势,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与个人、老年人及其家人等都可以通过微信录入信息、获取信息,正成为不少地区重要的接入模式。
(二)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
在弄清楚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与接入模式后,下面将简单介绍目前主流的几种平台建设模式。依据第三节的分析,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市、区、街道/社区是三个重要的层级,在不同层级上建立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平台开展养老服务的效率与效果将会存在显著差异。
1.独立分散式建设模式
独立分散式建设模式是指某城市的养老信息化水平非常低,基本未开展起来,不仅各区对平台的构建无统一标准和要求,各街道/社区也是各自为政进行探索。在这种建设模式下,各街道/社区无需向区对接发送相关养老信息,区也无法对街道/社区进行监督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各自根据自身需求建设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各平台不仅信息无法互通,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功能重叠现象,最终导致各平台的运行效率较低。这种建设模式的效率低,但在不少养老服务信息程度较低的地区较为常见,随着智能养老服务的推进,这种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关联集中式建设模式
关联集中式建设模式与独立分散式建设模式恰好相反,其在平台建立之初就考虑到市、区、街道/社区的信息对接整合问题,各级平台之间可进行信息对接和数据共享。这种集中统一的建设模式能够有效规避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智能养老服务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养老服务提供方式,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养老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养老领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在这前提下,即使在区这一层级建立集中统一的智能养老服务平台难度都非常大,更谈不上建立市级统一平台。另一方面,即使有能力建立市或者区级集中统一平台,但严格按照一套模式建立各街道/社区分平台,忽视了各街道/社区的特色与优势。这虽然凸显了集中统一性,但容易忽视差异性;虽然建设时省时省力,但运行实际效果往往不高。
3.统一自选式建设模式
统一自选式建设模式是指全市/区在充分掌握各街道/社区的特色前提下,建立一个统一的智能养老服务系统,这个系统中既包括必选的统一功能模块,也包括自选的特色功能模块。这种建设模式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模式,不仅规避了独立分散模式的重复建设问题,也解决了关联集中模式的个性缺乏问题。建立统一的智能养老服务系统,有利于实现信息对接共享和统一监督管理。各街道/社区自选建立特色功能模块,有利于突出各地优势与特色,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总体来看,随着养老信息化的不断普及,这种建设模式将成为主流的平台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