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居家养老将成为最佳选择
我国养老服务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起步阶段是传统福利院养老,入住者多为“三无”人员,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确无赡养能力(抚养能力、扶养能力)的。福利院虽然能解决“三无”人员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但一般设施简陋、文化娱乐活动少、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护理技术、医疗条件差,并且普通老人进不去。在福利院等养老机构根本无法满足老龄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时,居家社区养老慢慢兴起,即老年人晚上住家由家人照顾,白天在社区接受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居家社区养老,让老人不离家且可以在社区与同龄人一起交流、娱乐、健身,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等问题得以解决。但是这种“早出晚归”的养老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不适合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面对这个难题,伴随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升级,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也就是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老人的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让老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家中就可以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例如:如果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中的智能手表能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或亲属,使老人能及时得到救助;如果老人因生活不规律而引发健康隐患时,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会给老人发出警报;针对老年人健忘,智能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中心会根据事前设置按时提醒老人吃药、运动等事项;特别实用的一项服务是,在老人身上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防止老人外出后走失。
智能居家养老既是传统家庭养老的升级、社区养老的完善,又是亲情和高科技的最新结合。因为它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既满足了老年人对“家”和亲情的需要,又满足了子女对老人的照护需要;也因为家庭成员和新型技术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资讯、实时安全监控、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既解决了家庭养老能力不足和资源弱化等问题,也满足了老人对“孝道”的需求。另外,相较于机构养老,智能居家养老的资源占用少,大大减少了机构养老的基建和设备配套投入;对于老人个人和家庭来说,经济负担不重,更容易被接受,同时,老人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没有离开原来的社交网络,更符合老年人“落叶归根”的情结,让老人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据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即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只有30.9张,这相对于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来说,养老床位严重不足。也就是说最多只有3.09%左右的老年人能够到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服务,而其余96.91%的老年人,都只能在家里养老。鉴于严峻的养老形势和智能居家养老的优势,需要大力发展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可以想象,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将是未来养老体系的最佳选择。
帮助老人安享晚年的智能居家养老,已成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非常普遍的养老方式,并且政府支持力度很大。拿日本来说,目前有65%的老人接受智能居家养老,因为日本政府实行护理保险制度后,老人仅需负担10%(其余90%由政府承担)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费用,便可获得养老机构提供的信息化家务照料、外出陪同、送餐上门、助洁助浴等服务。从国内来看,已经出现不少专注于智能居家养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例如:成立于2013年的山东蓝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智能居家养老”是其主要创新服务板块之一,其智能家居养老业务已经扩展至青岛、深圳、北京、成都等多个地区。该公司创立的旗舰项目——“所依智能居家养老”,针对老人“无聊”“孤独”“多病”“生活不便”四大问题,主打“陪伴”与“健康”特色品牌。特色“陪伴”,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老人与亲人之间的远程连接;不仅如此,新一代的机器人可以与老人通过图像、语音、肢体进行互动,人工陪伴服务也即将推出,让老人远离孤独。特色“健康”,就是通过佩戴智能设备,将老人的血压、血糖、心率、位置等信息实时上传给子女及医疗合作方,并同步推送相应的健康指导视频,方便老人养生保健、医疗护理。另外,通过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老人搭建一个同龄人社交平台,帮助有交往需求的老人走出空虚无聊的困境;还实时推送、更新、筛选优质可信的生活服务信息,帮老人解决购物、维修、保洁等“生活不便”难题。
类似山东蓝创公司的这些探索和实践,逐渐在老人群体中建立了口碑、赢得了信任,必将成为老人的好帮手和智能居家养老的得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