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分类及常时微动的成因
2025年09月26日
一、微动分类及常时微动的成因
在一般情况下,任何时刻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都可以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观测到一种振幅很小的微弱振动,其位移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我们把这种人体难以察觉的微小振动称为微动。
从地震观测的角度可以把微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短周期微动,一类是长周期微动。前者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交通运输和机械振动等人工振动源所引起,而后者主要是由风雨、气压、雷电、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所引起。通常,我们把周期小于1s的微动称为常时微动,把周期大于1s的微动称作地脉动。
地基(地表和地下)的微动可反映出场地的状况,这是因为由各种振动源所产生的波具有不同频率,其波动传播特征包含了地基的固有特性。现已查明,微动波是由面波和体波组成的,周期为1s以下的常时微动,主要反映了场地结构的动力学特性,与震源关系不大,可以把它看成是由地下垂直入射的SH波,这种假设可以解释许多实际观测到的现象。根据日本人堀家、松岛和冈田等人的观测结果,周期为1s以上的中长周期微动,多数情况可用面波理论来说明,由于振幅、传播路径的不同,也有用体波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