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γ-γ测井
γ-γ测井是以岩层对γ射线的散射和吸收性质不同为基础的一种测井方法。γ-γ测井的井下仪器中放有γ源。从放射源射出的γ射线与岩石中的电子发生碰撞,经碰撞散射后的部分γ射线传到井下探测器中。地面仪器测量并记录经散射的γ射线强度。γ-γ测井井下仪器工作原理如图10-55所示。井下仪器下端安置有γ源,上部安有探测器。为防止γ射线由放射源直接进入探测器,在放射源和探测器之间设有铅屏。为了消除泥浆影响,使井下仪器中γ源的铅屏开口对着岩层,并用弹簧片使井下仪器紧贴井壁移动,移动过程中进行测量。
γ-γ测井按选用γ源能量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密度测井、选择γ-γ测井、岩性-密度测井。
(一)γ-γ测井方法原理
γ-γ测井所测量记录的散射γ射线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岩石对γ射线的吸收程度。前面已经讲过,γ射线对物质有光电效应;康普顿-吴有训效应及电子对形成三种作用。岩石对γ-γ射线的吸收是三种效应吸收的总和。各种效应的强弱既与γ射线的能量有关,又与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关。对不同能量的γ射线和一定元素而言,其中有一个效应是主要的,因此,不同条件下的γ-γ测井反映了岩石的不同方面的性质。1.密度测井
图10-55 γ-γ测井井下仪器工作原理图
1—γ源;2—铅屏;3—探测器;4—弹簧片;5—电缆
密度测井中常用的γ源有60Co和137Cs。60Co的γ射线能量为1.33MeV和1.17MeV,137Cs的γ射线能量为0.66MeV。对于构成沉积岩的大多数元素,原子序为1~20,上述γ射线与这些轻元素之间的作用以康普顿散射为主。此时康普顿吸收系数与岩石密度成正比。γ-γ测井曲线变化反映了岩石密度的变化。所以这种γ-γ测井又称为密度测井。
2.选择γ-γ测井
当选用能量较低的γ源,如表10-3所列的γ源,且有选择地测量低能量的γ射线时,这些γ射线穿过岩石以光电效应为主。光电效应吸收系数与γ射线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与原子序数的3~5次方成反比。所以采用低能量的γ源的γ-γ测井,其测井曲线变化反映了岩石的有效原子序数的变化(有效原子序数Z有效=3∑Zi3Pi;Zi为组成岩石的第i种元素的原子序,Pi为第i种元素在岩石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当岩石中有少量金属矿物时,有效原子序明显增大,所以这种γ-γ测井能探测金属含量很低的金属矿,称其为选择γ-γ测井。
表10-4给出了某些岩石和矿石的有效原子序和密度。
表10-3 常用γ源能量及探测对象
表10-4 部分常见岩石、矿石的有效原子序和密度
3.岩性-密度测井
这是近年来国外开展的一种新测井方法。它采用长、短源距,按能量不同分区记录散射γ射线的强度,称为岩性-密度测井。它综合利用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测量与康普顿效应有关的、能量高于200keV的散射γ射线,以反映岩层密度;而能量低于200keV的散射γ射线,由以康普顿散射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光电效应为主;测量40~80keV的低能区以反映岩层中元素的原子序数,用以判断岩性。测量多种能量散射γ射线,互相配合可以准确地确定岩性,对研究矿物成分,确定某些高原子序数的元素,判断裂隙等都有明显优势。
(二)影响γ测井的因素
γ-γ测井通过测量散射γ射线的强度来研究井孔剖面。而γ射线由γ源发出后,通过井液,再经过岩石散射才到达探测器,这样仪器周围的井液以及井径大小的变化必将影响探测结果。通常泥浆密度加大,γ-γ测量数值减小;泥浆密度减小,γ-γ测量数值加大。同时泥浆密度比岩石密度小得多,井径变大时,探测范围内介质平均密度变小,影响γ-γ测井观测结果。此外,γ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强度及能量的大小不同,井下仪器所选用的源距大小,井下仪器外壳所用的材料的不同以及探测器放射源之间铅屏位置、厚度等也都影响γ-γ测井的测量结果。为了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γ-γ测井工作中,保持整个井孔中泥浆均匀,井下仪器紧贴井壁,选择一定能量、强度的γ源,并根据工作要求选择一定源距,同时进行井径测量,测量沿井孔的井径变化曲线。
γ-γ测井曲线和γ测井曲线一样,也有受测井速度、时间常数以及统计涨落误差影响所带来的曲线畸变。
(三)γ-γ测井的应用
1.划分岩性
利用岩石密度不同对γ射线吸收的不同,用测得的γ-γ测井曲线的变化来区分岩性。图10-56是利用γ-γ测井曲线划分岩性的一应用实例。对应于泥质砂层,γ-γ测井曲线数值较高,而对应于砂砾石层,γ-γ测井曲线数值较低。在进行γ-γ测井的井孔中,也进行了天然γ测井。同样,对应着泥质地层,自然γ测井测得的γ射线强度较大,砂砾石层γ射线强度较低。
图10-57为利用γ-γ测井划分密度不同岩层又一实例。整个井孔有泥质岩、粉砂岩、灰岩和煤层。在这井孔中进行了视电阻率测井和γ-γ测井。由于煤和灰岩均为高电阻率介质,在视电阻率测井曲线上均出现高电阻率异常,无法由高电阻率异常确定煤层位置。而由于煤层密度较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密度低很多。所以在γ-γ测井曲线上,煤层与其他岩层间有明显的不同反映。其他几种岩层间密度的差别,不如煤层与它们之间的差别那样大,引起γ-γ测井曲线变化亦不够明显。从而由γ-γ测井三个异常准确地确定了煤层位置。
图10-56 γ-γ测井及γ测井曲线
图10-57 测井及视电阻率测井曲线
2.确定岩层孔隙率
在水文地质及油田钻孔中γ-γ测井主要用来确定岩层密度,计算岩层孔隙率。
设岩石由矿物颗粒和充满孔隙的液体组成,经简化得到孔隙率φ与岩石密度ρb、矿物颗粒密度ρma、孔隙中液体密度ρf之间有以下关系式:
知道了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孔隙中液体性质,便可以确定ρma及ρf,再根据密度测井资料求出ρb后,便可求出φ值。
3.划分含水层
图10-58为一利用γ-γ测井曲线划分含水层实例。该地区含水层为砾石层,用视电阻率测井未能得到明显异常。应用γ测井和γ-γ测井进行测量,对应砾石层都得到了低值异常,γ-γ测井反映尤其明显。根据γ-γ测井曲线确定了含水砾石层。
图10-58 用γ-γ测井曲线确定含水层实例
1—砂层;2—砂砾层;3—黏土;4—含贝壳黏质砂土层;5—黏质砂土层;6—含黏土砾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