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周天福.工程物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2.
[2] 王兴泰.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3] 陈仲候,傅唯一.浅层地震勘探[M].成都:成都地质学院出版社,1986.
[4] D.H.Griffths,R.F.King.Applied geophysics for geologists and engineers:the elemests of geophysicol prospecting[J].Earth-Science Reviews,1982,18(1):89-90.
[5] 梁乃杰.杭州湾核电站选址的地球物理调查[J].物探与化探,1986(3)161-170.
[6] 丁绪荣.普通物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7] 长春地质学院水文物探编写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8] 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9] 陆基孟,王永刚.地震勘探原理[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4.
[10] 李舟波.钻井地球物理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11] 罗延钟.电法勘探的某些进展[J].物探与化探,1989(5)363-369.
[12] 刘国兴.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13] 傅良魁.应用地球物理教程:电法放射性地热[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14] 李志武.电法勘探仪器的发展[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4(3):1-5.
[15] 李金铭,罗延钟.电法勘探新进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16] 白宝玉.电阻率中梯法在探测西安地裂缝方面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1990(6):471-473.
[17] 刘红松.应用电阻率法查明断裂和破碎带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地球物理依据[J].物探与化探,1986,10(1):54-57.
[18] 龙凡.电反射系数(K)法在赤峰西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1988,12(2):154-159.
[19] 罗延钟,张桂青.电子计算机在电法勘探中的应用[M].武汉: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7.
[20] 杨再立,马文杰,于婷婷,等.工程物探中电测深法原理与解释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4(6)586.
[21] 丁俊述.电阻率法对砂石料场的储量调查[J].工程物探,1989(4):23-25.
[22] 扬进,郑于文.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与技术[J].工程勘察,1989(2):73-76.
[23] 郑传泰,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军都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1989(3):225-228.
[24] 刘思源.自然电场法探测堤坝基础漏水带的应用实践[J].工程勘察,1988(1):58-60.
[25] 信永水.含水构造上激发极化特征的研究[J].物探与化探,1987(2):151-155.
[26] 陈居和.用激发极化法开展大面积地下水普查的初步尝试[J].物探与化探,1987(3):205-213.
[27] 施申轶,陈维发.利用DWJ-1型微机激电仪在城市找水实例[J].物探与化探,1987(2):155-157.
[28] 朴华荣.电磁测深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9] 陈公伟,周欣.用频率测深法探测岩溶分布带[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5):44-47.
[30] 陈仲候,王兴泰,杜世汉.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31] 陈晦鸣.电磁法在查明地下电缆和管道方面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1988,12(5):378-385.
[32] 高绍伟,刘博文.管线探测[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
[33] 侯卫生,刘江平.工程地震勘探的新进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89,25(6):59-64.
[34] R.L.Sengbush.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s[M].Birkhauser,1984.
[35] 许顺芳,张兵.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7.
[36] 裴琳,宋正宗.浅层反射数据处理系统及其应用[C]∥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国际讨论会论文摘要集.北京,1991.
[37] 董泽斌,吴良元.地震资料数据处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8] 雷宛,肖宏跃,邓一谦.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39] 周绪文.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40] 单娜琳,程志平,刘云祯.工程地震勘探[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41] 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工程物探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42] 陈成宗.工程岩体声波探测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
[43] 朱金富.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
[44] 王振宇.弹性波层析成像研究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45] 何伟兵.瑞雷面波勘探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J].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12(1):38-41.
[46] 曾华霖.重力场与重力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47] 刘天佑.磁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48] 刘菁华.王祝文.放射性勘探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
[49] Darwin V.Ellis,Julian M.Singer.Well logging for earth scientists[M].2nd ed.Berlin:Springer Nether lands,2007.
[50] 王惠濂.综合地球物理测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51] 陈科贵,王文文,喻克全.声波测井新技术及应用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52] 周四春.核测井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6.
[53] 何振起,李海,梁彦忠.利用地震反射法进行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J].铁道工程学报,2000,68(4):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