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不讨老师喜欢
小时候的我,乖巧听话,喜爱读书,却长得瘦瘦小小,下巴尖尖,眼睛细细,鼻子扁扁。
读小学低、中年级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样子长得不好看、不讨人喜欢,而总被老师忽视。直到五、六年级,我多次申请加入红小兵(当时的红小兵即是现在的少先队员。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能成为少先队员,一个班里面总有几个孩子不是)都没获得批准。时至今日,我还能很清楚地记得我当年问班主任“我为什么不能加入红小兵?”时,她流露出来的那种蔑视的眼光:“你这个样子还想加入红小兵啊……”班主任后面讲的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她那句“你这个样子还想……”却一直“刺”在我心里。
批注[3]:汪凌(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凤岗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徒弟):逆境是人生的老师,他让我们学会坚强与执着!
批注[4]:梁永辉(广州市海珠区大江苑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徒弟):有时候,老师不经意的一言一行,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师者真需要三思而后“言”。
我仿佛明白了:学习成绩中上、肯干听话的我为何总难得到老师的注目和青睐,那是因为我长着一副不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读书时候最要好的朋友都是班长、班委,而我却连个小组长都没当过,只能是“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为班集体做事。从此,我把自己视为“丑小鸭”,并且这种心理一直伴随着自己长大。
批注[5]:郑苏贤(汕头市龙湖区龙湖小学副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徒弟):小时候的冷遇并没有让幼小的郑贤自卑、自弃,怀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不屈不挠。
“丑小鸭”的我,幸得自小喜欢读书,在书中遨游也自得其乐。我父亲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在我小时候,我常见他捧着厚厚的书看。父亲最喜欢跟我和妹妹讲《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故事。也许是受他的影响,我很小就已经读这些小说了。我在中小学读小说的痴迷程度,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为了能买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书,我可以三个月不吃早餐,把省下来的钱偷偷拿去买书;为了能把书看完,晚上家里已关灯了,我就站在床上,借着走廊照进蚊帐里的灯光,偷偷看书,一看就是数小时。
批注[6]:穆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师长):丑小鸭的经历才能让人有奋发和自强的动力,也许正是这份经历让郑老师日后更注重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公平地对待学生。
批注[7]:汪凌:小时,读书的女孩最可爱;长大,读书的女人最智慧!
批注[8]:郑苏贤:家庭文化氛围以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和熏陶的方式给孩子成长以巨大影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是书,伴随着我成长;是书,滋润着我的心田;是书,内塑我的品行。书,使“丑小鸭”的我,变得不自卑、不孤独、不害怕。
批注[9]:阮铭健:从郑老师书写的一些杂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她青少年时期的轶事,之前从未曾阅读,充满着一股温婉的意味,将人带入往日的情怀之中,又引发我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层思考。
批注[10]:华世雄: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以貌取人”的不公现象。很庆幸是能及时找到如此法宝,这既是通往成功的途径,也是内心世界与外界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