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师的课堂你做主——简记郑贤老师的两节公开课
(转载语:此文,是徒弟们听完我课后,进行评课交流后的记录,把它转载下来,为的是让大家了解我上课的风格和做法,更便于教学交流。)
按“跟岗学习”的工作计划,今天是郑贤老师出课。她为学员和成员上的两节公开课,一节是三年级的《数字键3、4、7、8打字学习》、另一节是五年级的《我的理想课程表——表格制作》。
批注[15]:杨宇安:现在小学的电脑课就能学到那么实用的知识,可我们当年从小学到大学,学得都是将近淘汰的内容。而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电子信息,所以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确实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才能令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一、公开课介绍
1.三年级的课《数字键3、4、7、8打字学习》
(1)教学主要内容是:1)复习26个英文字母和上档符号“:”、“””、“?”的打法;2)学习数字键3、4、7、8的打字指法;3)打字综合练习。
(2)据郑老师介绍,这是一节随堂课,与往日的课没有任何的不同。确实如此,这样的公开课,郑老师竟连板书都没有。整个课的环节如教学内容一样,基本上也就是三个环节:复习、新授、练习。最后还有一个总结,总结主要是为下一节课学习数字键1、2、9、0铺垫,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我探究数字键1、2、9、0是如何输入的。
(3)这节课其实是一节很普通的课,看上去,谁都会上,更甚的是郑老师几乎没讲什么话,整节课最多也不过是讲了十几句话而已,并且都是她讲一句或问一句,其余都是学生说的。如果你不仔细观察郑老师和学生在这节课的“小动作”,你会觉得这节课真是太平常了。正如,有老师评郑老师的课时,说郑老师是一个很会“偷懒”的老师。这节课郑老师有一个很突出的动作:就是常常站在或弯腰在几个学生的身旁,对他们指指点点,甚至是帮这些学生打打字。学生们有一个很突出的动作:就是在课堂上不断地看到学生带着满脸的自豪和欢笑在座位上跑到讲台上写东西,几乎全班同学都分别在不同的时候自发跑上去。
批注[16]:汪凌:大班制下的课堂“因材施教”并不是神话,关键是教师要懂得“进与退”的艺术,当退则退(“整节课最多也不过是讲了十几句话而已”),当进则进(“常常站在或弯腰在几个学生的身旁”)。
后来,在评课交流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郑老师常站在那几个学生的身边,因为这是最需要帮助的“学困生”;学生进出座位,是因为要到讲台上的光荣榜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凡是完成本节课练习的学生都会在光荣榜上留下名字,这种做法,既是激励学生,更是为善于“偷懒”的郑老师方便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还有,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郑老师很会“哄”学生,学生做完练习后就可以自由玩游戏,可那些游戏也只是打字游戏,也就是说让学生兴高采烈地玩,也不过是让学生在玩中复习打字。这让人感觉:猴子怎能逃过如来佛的掌心。
2.五年级的课《我的理想课程表——表格制作》
(1)教学内容:认识表格和制作表格,制作课程表。
(2)据郑老师介绍,她是有备而上,毕竟是公开课,不能够两节都不“认真”备课。从她的上课,看到了她精心制作的课件和板书。
(3)郑老师课堂给人感觉最大的特点是:师,亲切、轻松、自如、很会“偷懒”;生,有序、活跃、投入、很能“自主”。
比如:制作一个课程表,郑老师不是让学生照着一个课程表去做,而是放任学生做自己“理想的课程表”;怎样制作表格,郑老师没有给予示范,而是让学生演示、尝试、演练;学生课程表做得怎样,也没有见她去评价,而是由学生谈谈自己为何这样做、怎样做,她最多就在旁边点评几句而已。
就是这么一个老师,一个这么会“偷懒”的老师,她的课堂却总是充满快乐、生动,学生总是那么喜欢、享受。
这就是平常、普通而又充满魅力的名师课堂。
批注[17]:郑苏贤:听名师课堂让人意犹未尽,领略风采,反思自己!
二、听课有感
下面摘录的是学员们的听课感受。
叶仕楼老师:
1.在激励学生方面郑老师真是高手。其中有一个细节,课前学生看到有二十几个老师坐在他们跟前听课有一点紧张,郑老师便与学生交流,看似简单的交谈,可郑老师总是在激励学生,“你们是最棒的,有没有信心在这节课做得更好?”虽然是很随意的几句,但这简单的小石块定能激起学生的激情。还有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打字的积极性,郑老师还设置了光荣榜,最先打完的名字写在最前面,我当时都可以感受到,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走上讲台写下自己的名字,那是何等威风,那种荣耀又是何等让人陶醉,或许从此刻起他就爱上了这个学科,或许日后他们就是这方面的精英。
批注[18]:汪凌:赏识像一缕缕和风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灵;成功像一束束阳光激励着每位学生在求知的海洋里向前、向前、再向前!
2.郑老师的课很好的诠释了“生本教育”。反观整个课堂,郑老师都是让学生主动去摸索,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自己的理想课程表,自己尝试绘制课程表,小组交流,让学生自己说说这样安排课程的原因。整个教学的完成都放手给学生自己,引用我们学员袁飞华评课时的一句经典台词:郑老师在课堂里很会“偷懒”,在课堂里会“偷懒”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偷懒”出名师!这就是生本教育里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甘耀明老师:
说郑老师上课轻松,一点不假,我想“轻松”是源自两个原因:
一是郑老师准备充分,每一节课都想得周到,每一个环节都深思熟虑,每一个知识点都吃透,这正是她做事的风格。二是郑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很规范,这一点真很值得我们学习。从开学第一课开始,“规范管理,大胆发言”已深入学生的心,他们也做到了,从坐姿、鼠标的摆放和回答,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有序。反思自己的课堂,学生一放开就收不回,没形成规范。
批注[19]:华世雄:对于所有课堂来说,规范化管理真的很有必要。学生不仅要学到扎实的知识,更要学到良好的品行和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将伴随孩子终生。
何步艺老师:
听了郑老师轻松、高效的课,才知道原来信息技术课可以这样上的!
今天第一次听郑老师的课,总体来说可以用以下字句来形容:游戏中的任务,任务中的游戏。郑老师的课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玩的游戏,从一开始上课到下课老师都是和孩子们在玩游戏,在游戏中加入课的教学任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任务,孩子们一节课都沉醉在快乐中,我觉得做郑老师的学生真幸福。整节课中学生都一直是忙而不乱,忙而不累,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颠覆了我以前的教学经验,我想不到一节在我看来内容很枯燥的课也能上得如此生动和快乐,课堂中郑老师在辅导学生的形象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喜欢她的原因,她在用心付出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林田桂老师:
郑老师三年级的英文键盘练习课,和我平时的键盘练习课有很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她先让学生边背口诀边在键盘上操作,还特别强调手指离键击键后要回到基本键,接着进行盲打练习。这种边背口诀边练习键盘操作,就是利用口到、手到、眼到(只看屏幕)记忆法,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而我平时的教学,只是按书本的要求,讲解了指法之后就扔给学生自行地练习,没有想方设法从细节方面运用教学技巧来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不能轻松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因,因此我要向郑老师多学习一些教学技能技巧。
五年级的表格制作课,主要是学生探究如何制作一个表格,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制作“我理想的课程表”。“要我学”肯定比不上“我要学”,郑老师正是运用了这一点,让学生“我的课堂我作主”——制作“我理想的课程表”,学生由于都想表达在课表里要加进自己感兴趣课程,于是都很有兴趣地去制作这个课表,让老师很轻松的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因此我想,无论哪节课,只要做到把教学任务转化为让学生感兴趣的“我要学”的任务,那么你就会教得既轻松又高效。
凌少安:
今天听了郑贤老师的课,给我一个感觉就是实际,是平常的课,没有多少表演成分,我喜欢这样的课,如果一切离开了实际,那就变成了夸夸其谈,对学生没有多少的实际帮助。
这节课体现了一种和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同时也有一种魅力,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者的魅力,有魅力,学生自然而然沉迷在其中,这样会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黄伟恒老师:
我觉得郑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每一个环节都深思熟虑,教学设计能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去设计任务。能够关注学生差异、关爱学生并与学生做好朋友,能够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化。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放些轻松音乐让学生放松一下,游戏的奖励机制使学生更有积极性。
邹红毅老师:
键盘学习对于刚接触电脑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巨大的工程,特别是要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键位分布和正确的指法,而郑老师却把这枯燥无味且非常艰巨的工程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让学生在不停的朗读中敲打键盘,当口诀背诵成功时,键盘的分布也打完了,当然是在正确的指法中打完,甚至可以让个个学生做到不看键盘。从这看得出,郑老师对学生技能和习惯的形成太用心了。而游戏和光荣榜的激励作用,更是让这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虎添翼。一般来说我自己上课是很难处理好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但郑老师的课做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学生有着良好的上课行为习惯和规范习惯,而能形成良好的上课行为习惯,这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做到的,这足可见郑老师在这方面平时所下的功夫。
表格制作这一课教学,我的做法是通过自己演示,学生模仿,这就行了,但这样的教法,学生就缺乏了探究精神。郑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讲清学习的要求后,让学生尝试,探究课程表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课程表,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批注[20]:穆肃:平等、开放的交流和研讨才能真正互相促进,达到研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