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红裙舞起

8.红裙舞起

今天是散学礼,意味着辛苦、忙碌的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校园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是学生开心、老师开怀的景象。

看到学生手里拿着大大小小的奖状、奖品,那满脸的喜悦,让人感觉其乐无穷;而老师在给学生颁完奖后,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是满怀的欣慰。

今年的散学礼,于我来说,更是非同寻常!为此,我还特意穿起了红裙子。

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而我在隆重或者值得庆贺和留念的日子,通常就会穿起红裙子。

对于一个经历过近20年散学礼的老师来说,是什么令我对今天的散学礼如此看重?

这就要追溯到上一个月甚至是更前的一件事了。

在五月底至6月初,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小朱几次特意来找我,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老师,什么时候才有奖状发啊?我好想好想能拿到奖状啊!”

小朱,是一个在班里各方面都是不突出的六年级学生,但她对电脑独感兴趣。在上一个学期,在我向学生咨询有谁愿意参加电脑作品制作培训的时候,她就要求参加。因为我这一个培训主要是培训学生参加区里和市里的电脑作品比赛,并且受参赛名额的限制,对培训的学生要求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所以对于小朱的要求,我不以为意,也没有想收取她。

谁知道,她三番五次向我表达她强烈的愿望,我实在不忍心再拒绝了,就说:“好吧,你就参加培训吧,不过,能否参赛,还是要看你的能力和实力。”

在培训的过程中,她确实是接受能力最慢的,可以说是动作慢、领悟慢、操作慢,往往大家都掌握了所学习的技能、技巧,完成了练习的内容,她还在慢慢地做。到了培训的最后阶段,同学们都提交了自己制作的电脑作品,但她还在电脑中起稿。有时,对着她那慢慢悠悠、心不在焉的做法,我常常是无奈而又耐心地跟她说:“天啊,我的宝贝,你能不能快点啊?你能不能集中精神去做啊?”、“你能不能不要总想着偷偷上网做其他事啊?你完成了,再给你上网吧。”对于她的训练,也不知道要比别人多花多少的精力和时间。

可功夫不负有心人。面对小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我最后还是给了她机会,让她和另外5名学生一起代表学校参加区选拔赛和市里的四月现场赛,参赛结果是6位学生都获奖了。其中,一位学生获得了市一等奖、两位学生获得了市二等奖、两位学生获得了市三等奖。

小朱,获得了市三等奖。对于一个平时在班里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平平且从未在市、区获过任何奖的学生来说,这次获奖于她来说是无上光荣和意义重大,所以才有了她总来“追”我拿奖状的一幕。

每次面对她的期盼眼光,我都总安慰她说:“奖状还没发下来,但相信,最迟在期末的时候一定会有奖状的。”

随着期末的渐渐临近,根据以往市里发奖状都是迟发的现象,我不由紧张:看来,如果这次不主动向有关部门催发奖状,也许真的又要等到下学期学生才有奖状领了。

在半个月前,我就开始向有关部门打听奖状发放的情况,几番周折、层层追踪,在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和帮助下,终于在散学礼的前一天,我拿到了“市小学生参加电脑作品制作现场赛”所有获奖学生的获奖证书,然后我就在市、区的有关QQ群上发出通知:请有获奖学生的学校派人前来领取奖状。

许多学校的老师知道了在散学礼前能领到学生的奖状,都在网上纷纷向我表达感激和高兴,引用一位老师在QQ群上的留言可见一斑:“谢谢郑老师,让我第一次可以在比赛的本学期内把信息技术的奖状发给学生。感动……”

想想:六年级的学生,是最后一次参加小学生的散学礼了,能在小学阶段,也许有些学生还是第一次有机会登上领奖台接受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颁奖,这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激动、多么光荣、多么富有意义的一件事啊!在我获奖的6位学生中,有4位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如果在他们毕业之际,却拿不到奖状,不能给他们正式颁奖,我心中难过!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不是一句空洞的话,是教育工作者在平常为孩子们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很平凡的小事。

今天,我特意穿起红裙子,在我的工作室再次为获奖的6位学生颁奖,并与他们合照留念。奖状,既意味着成功、喜悦,也包含着辛勤付出和师生的共同努力。

每次我穿起红裙子,也许为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也许为的是孩子们获得的成功,也许为的是给同伴们的支持……但必隐含着丰收的喜悦。

愿红裙常常舞起,喜事连连。

批注[19]:牛建国:感动,为了“小朱”的故事。当前我们的教育系统,常常也是以尖子教育理念为主导,几乎所有的资源和聚焦点都给了那些像金子一样发光的孩子,但是那些沉默的如石头一样的普通孩子甚至如蜗牛一般爬行的孩子们呢,他们也是我们的未来啊!关爱“小朱”,给那些普普通通的孩子更多的耐心和鼓励吧,因为教育毕竟不能是只为了最艳丽的一束鲜花,而是为了一树的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