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终于考上大学

3.打工妹,终于考上大学

在去工厂报到的第一天,我看见了有二十多个与我年龄相仿的高中毕业生,我们被分配到不同的车间去工作。大部分人的工作是开注塑机,要上三班的,也就是日班、中班、夜班轮流倒,并且干的都是搬运扛抬的力气活,要把每袋几十斤重的树脂粉倒进注塑机里进行注塑、加工、成型。我也许是因为外形的瘦弱,竟很幸运被分配到该工厂专门照顾老弱病残的安装车间。

安装车间主要是装配安全帽,把安全帽的所有配件拼装在一起,就成了一顶工地上用的安全帽了。别小看这安全帽的装配,它有十几个工序的。仅帽子上的头箍制作就要用到近十个工序,如头箍上的“八爪”塑料片,要手工用小刀削掉塑料上的披锋、用码钉机镶嵌固定转动位置、裁剪人造革做头箍护套,还要用冲床打出安全帽上的透气孔、用电烙铁焊接安全带等。

如果说制作安全帽上的配件是繁杂、琐碎的工序,那么装配安全帽则可以说是苦力活了,尤其是像我这种手指尖细又无力的女孩来说,装配安全帽是一种痛苦的手工操作。要把头箍上的“八个爪”,用手指头一个一个用力压到安全帽的嵌槽上,力气不够,根本就压不下去,我往往是要拼尽全身的力气并且是要把力气聚焦在大拇指上才能把“爪头”压进嵌槽里。想一想,做一顶安全帽要压8次,平均每天每人要做近40顶的安全帽,要用力压多少次啊。开始的一两个月,我的大拇指被压得又红又肿,每压一下,都是钻心的痛。

批注[15]:汪凌:苦与痛是人成长的催化剂,吃得苦,忍得痛,离成功也许就不远了。

安全帽装配好后,还要入箱打包,每箱装20顶安全帽。在安装车间,每一道安全帽制作的工序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会做,并且要做得熟练。因此,我不仅能熟练地用打包机打包,而且会用冲床冲孔、用码钉机镶嵌、用电烙铁焊接,等等。

在安装车间,有两个生产小组,每一个组约有10人。每组每天完成安全帽的装配大约是20箱,这20箱的安全帽装配,是在组长的统筹安排下,整组人员合作共同完成的。

我每天如机器人般地、痛苦地干着在外人看起来已经是很轻松的活,不是为了那每天的“八角钱”,而是因为我高考失败了,就必须出来参加工作,必须要承担那一份成人的责任,那一年我是十八岁。

批注[16]:汪凌:红肿的双手,钻心的疼痛为不再来的十八岁献上了一份特殊的成年礼,回头看,也许这才是最宝贵的礼物!

枯燥单调、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每天上班的我饱受煎熬、痛苦不堪。我实在不愿意、不甘心就这样工作下去,我知道:我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高考。

工作几个月后,我又重新拿起了书本开始复习高考。工余时间、午休时间、完成每天工作量后等着下班的时间,工友们都在谈天说地、打扑克、下棋,而我却静静地、远远地坐在车间的一个角落,如饥似渴地拿着书看、分秒必争地握着笔在运算。曾偶尔听到一些老工人的议论:这个勤快好学的小妹子将来一定会很出色的。

批注[17]:边永明:我们都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真的能自己掌握命运的人寥寥无几。师父不服输的性格,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就这样,我白天上班,晚上自学,带着一份坚定、执著的信念,我第四次冲刺高考,终于考上了大学。也许是已经出来社会参加工作了,我选择了带薪半脱产的求学模式,自己养活自己、自己供自己读大学。

批注[18]:牛建国(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广州分公司、省级业务专家,朋友):一曲三折的经历,百折不挠的精神,命运之门,由自己开启。

我,当时是一个外表柔弱的女孩,正因为有了这么一段近五年在最底层工作的经历,与工人叔叔、阿姨一起流大汗、出大力地干活,在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工人叔叔、阿姨的身上我学习了他们那种顽强乐观、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知足常乐的品格。所有的这些,都为我今后的人生路奠定了扎实、稳进的基础。

磨难,会让人走向成熟;磨难,会让人明确方向;磨难,会使人懂得珍惜。我感恩这段艰辛坎坷、令我重生的经历。

批注[19]:胡军苟(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中特高级教师):感谢开心的时光!感谢磨难!感谢病痛!感谢关心自己的人!也感谢曾经让自己痛苦的人!我们更需要感恩后者,正因为后者才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让我们不断地超越自我。

批注[20]:阮铭健:从郑老师四度高考圆大学梦,到后来她对专业的执著与坚持,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在烦躁喧嚣氛围的背后,郑老师依然难能可贵地保持着自己的原有本色,并使之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当今社会,这样的人,真的不多。

批注[21]:郑苏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磨难就没有成长,没有磨难就没有炫丽的人生。

批注[22]:杨宇安(广州益贸达贸易有限公司,学生):虽然郑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4次高考的经历,但个中的压力、心理煎熬,没有经受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而我,曾经历过多次司考失败的人,对这种苦是深有体会的。正是郑老师那坚忍不拔的精神鼓励着我,让我终于通过了“中国第一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