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孩子心中的“鬼”
上周在《羊城晚报》发表了《对孩子最重要的12个习惯》后,接到了一些家长和读者的来信来电,除了肯定和赞许,也向我提出了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于孩子已有的一些不良习惯怎样纠正?”、“孩子很难调教,怎么办?”……
面对诸多类似的问题,我想举个例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在开学前的一周,我与朋友一家相聚。在聊天中,朋友向我诉说了一件令他颇感无奈的事。儿子健健今年10岁了,还一直要跟父母同睡,曾尝试过几次跟儿子分房睡但都不成功。更甚的是儿子晚上半夜要小便,也一定要把父亲叫醒,陪他到洗手间去。朋友要我帮忙支招,希望能早日解决这一问题。
我问健健:“你晚上为何不能独自睡呢?为何不能自己去洗手间呢?”
健健答:“我怕晚上有鬼。”
我接着问:“你是怎么感觉晚上有鬼呢?”
健健说:“我从一些电视和电子游戏中知道有鬼的,而且知道鬼是晚上出来的,有些画面还是很恐怖的。”
我拍拍健健的肩膀,笑着说:“那你有没有听过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见过鬼呢?”
健健摇摇头说:“没有。”
我说:“那就是啊,世界上哪有鬼啊。至于电视和游戏上出现的鬼,那是出自故事情节的需要,是人编造出来的。”
健健认真地看着我说:“郑老师,世界上真的没有鬼?”
我说:“是的,没有鬼!郑老师相信健健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既然世界上没有鬼,那今晚健健尝试自己睡、自己去洗手间,可以吗?如果你能坚持做到两周,我会送一部你喜欢的仿真模型车给你,作为给你的奖励。”
健健高兴地说:“好,我今晚开始自己睡,我一定要拿到模型车。”
与健健谈完后,我就跟朋友说,孩子已经有决心自己独睡了,你们就一定要配合支持,从心理上鼓励和帮助孩子渡过这关。
两周后的一天,我致电给朋友,既是了解健健独睡的情况,也是想履行自己对孩子许下的诺言。
朋友告诉我,健健在当晚就真的是自己独睡了,当时他要求父母要亮着灯,要在客厅里看电视,等他睡着了才能关灯离去。可是到了第二个晚上,健健在自己的房间睡了一会儿,就抱着枕头到父母房间说要跟他们睡。妈妈就说了:“你昨晚自己睡得不是挺好的吗?并且你答应了郑老师要自己睡的,要拿到郑老师送的模型车啊。”健健想了想,自言自语地说:“是啊,我昨晚自己都睡了一个晚上,如果不坚持,那就亏了。还是回自己房间睡吧。”他又抱起枕头回自己的房间去,但是要求妈妈到他房间陪他睡,等他睡着了才能离去。
之后的十几天,健健在父母的不断鼓励下,已经能独睡了,晚上也不用父母陪他去洗手间了。
可是,健健看电视又不小心看了有“鬼”的片子,自己睡了一会儿,就说什么都不肯自己睡,又跑到父母房间去跟父母睡,并请求父母不要告诉郑老师。
我打电话对他说:“健健,听说你现在基本上是自己独睡了,很勇敢啊?”
健健说:“是啊!那您什么时候给我模型车啊?”
我说:“不过听说昨晚你不是自己睡哦?”
健健说:“昨晚是超级意外,我不小心看到了‘有鬼’的电视,怎么也睡不着,才去父母房间睡。”
我说:“好,既然是超级意外,那我也给你一个超级机会,本周只要你独立睡觉,本周末我就把模型车送给你,否则就没有了,明白了吗?”
健健说:“好,我一定会拿到的!”
我说:“做一个勇敢的、自信的孩子!我们一言为定!”
虽然,我还要等一周才知道健健能否拿到我送给他的模型车,但从他不能分睡到现在已能独睡十几天,我相信他一定行的!分析、引导、鼓励、耐心,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