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导师——记我与刘良华教授
刘良华教授是我的导师,是一个我很敬佩甚至可以说是很崇拜的人。
有幸认识导师,也不过是八个月的时间。以前曾听闻其大名,但不知道何许人也,也就从没关注过。
我常常这样想:世界上的名人数不胜数,我这等平民百姓,又怎会与名人攀上?唯有默默地做好本分就已是心安理得。
一切随缘,该来的会来,该去的会去,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这就足矣,这就是我人生的态度。
批注[21]:华世雄:挺赞同的,活在当下、做好本分。活在当下并非完全抛弃过去,也非不立远大志向,而是说,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眼前的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握好眼下的每一秒钟。
一路走来,我总能得到上天的眷顾,所以我常说自己是幸运之人,感谢上帝!在我人生的转折点,机遇再次降临到我的头上,我有幸成为了广东省首批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也正因为此,我才有幸认识了刘良华教授,他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导师,我很荣幸有了这么一个师从名家的机会。
刚接触他时,听他作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班的班主任讲话时,我觉得导师说话很牛、很冲,很自以为是,心想:对于这种名人还是敬而远之。
没想到,在培训班时,听了导师的几场报告,却被他的思想、智慧、才华、博学、幽默、勤奋、独特的性格深深吸引住,竟有种想走近导师的渴望。
我是一个“只要有想法,就会有行动”的人。在主持人集训期间,只要有想法、有问题,我都会千方百计找机会向导师请教。渐渐地,我感觉到表面严肃的导师对我有印象了,并且与我交流时也渐露笑容。走近,才感觉到导师的可敬可亲和宽厚。
为此,我“得寸进尺”,在第一次华师集训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斗胆敬约导师相聚,因为我有太多的困惑,需要导师帮我析疑,指明方向。我如愿以偿,得到了导师应允,他在百忙中抽了一个多小时来听我倾诉。最后,他给我留下这么一句话:好好做,就按自己的想法做下去。
自3月份华师集训后,就再没有见过导师。直到6月9日郑贤教师工作室成立挂牌,才得以与导师相聚。他非常关心和支持我,他说:“只要能抽空,就一定会来。”在工作室成立挂牌仪式上,导师给了我意味深长的寄语:要仰望教育的星空,追寻自己的理想;又要成为星空的闪亮的明星,带领着团队一同前进;同时,能够著书立说,将个人经验转化成理论,成为名家。导师的话,令我深感“郑贤名师工作室”任重而道远啊!
批注[22]:汪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志存高远,追寻理想,示范带动,著书立说,思想引领,是刘良华教授对“郑贤名师工作室”的定位,也是对许许多名师的期许,沿着这个方向,大家会努力!
第三次能得到导师悉心指导的是在第二次工作室主持人的集训上。与导师一起在杭州、苏州、上海的考察期间,我曾多次想找导师谈心,但都没有机会。考察的时间真是太忙了,可以说是“马不停蹄”,眼看考察将要结束了,我还未能与导师说得上话,我心里万分焦急。终于在结束行程的当天,我抓住了一个与导师共进早餐的机会,更是一个与导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次谈的主要是如何开展和推进名师工作室的工作,以什么关键词确定工作室今后的研究方向。导师给我的启发和教导,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
在告别之际,导师给了我一句我认为很“绝”的话:“一年后如果你工作室做不出成绩,那你就不要再叫我做导师,我也没有你这弟子。”我深知导师对我说这话的意思,那是他对我的信任、鞭策和期待。但我还是忍不住给了他这么一条短信:“导师,您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很绝的,我深知这分量之重,能否成功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不想失去您这位我崇拜的导师,所以我知道我是逼上梁山,只有一条路。但有您的指导,有工作室学员、成员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一定会创设一片蓝天。感谢您今天上午给我的指导、启发和莫大的压力。”
批注[23]:牛建国:不懈努力追寻目标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可是,幸运之神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们总是和那些孜孜以求的人不约而同地跋涉在同一条羊肠小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