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吾师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本领,是一门艺术。掌握它,教师的教学如鱼得水,孩子的学习兴趣盎然,那么教学的质量自然会得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定然会得到提高。
在学校,我独立任教计算机这门学科。对于我这初涉教坛的新兵来说,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交流和研究没有同伴,很想通过听课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却找不到对象。
我的课堂教学开始是一种灌输知识的教学,我把课外辅导孩子们学习的方式,用到课堂教学中。可是,总感觉课堂的气氛不对劲,孩子们学着学着就没劲、没趣,到了后半节孩子们说话的声音比我还大,他们不是讨论我讲课的内容,而是吵吵嚷嚷要我快点给他们玩游戏,并且更有孩子直接跟我说,我讲的内容太难了,他们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教课外活动小组的孩子能学得好?课内的孩子就不行?反差怎么会那样大?
带着不解,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请教身边的老教师。渐渐地,我有所开窍了:纵然教学对象都是孩子,但却是有着本质的不同。课外小组学习的孩子,本身学习的能力就较强,且他们有一个强烈的学习目标和追求,就是希望在竞赛中获奖,所以他们的学习是很有动力的。而课堂上面向的是全体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基础都不一样,我怎能用如此“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用的还是单一、枯燥的知识讲授方法!
批注[16]:汪凌:一位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
就在我苦思冥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对我的课产生兴趣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机会。
有一位任教数学的老师因生病住院了,学校决定我去代她的课。因为代的是主科教学,我没有教学经验,所以校长要求我尽可能边听课边上课,也就是说模仿教学,听同一节教学内容的课,然后自己再去上课。我很幸运,我跟听的同级张老师是学校数学科的科长,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听她的课,我才知道什么叫上课、什么叫教学。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都有一些固定的教学环节,如复习引入、新知教学、巩固练习、拓展学习等;每一教学环节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演练的、讨论的、自学的、合作的;而教学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有启发式、讲授式、演绎式、示范式、探究式等。
跟着张老师学上课,我才知道课原来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活跃、如此引人入胜、如此快乐享受,孩子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就是在这么一节一节充满兴趣、好奇求知中探究获得。
批注[17]:汪凌: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两个月的数学代课经历使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如蝉蜕变。我明白了:术有专攻但教无定法。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领域虽然不同,但教学的方法却是一脉相承、互有相通和各有特点与风采。
在学校,虽然没有我本学科的课听,但我可以听其他学科的。只要学校有公开课、研讨课,无论是哪一学科,只要我没课,我必如饥似渴去听课。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的公开课中,常不时看到我这个计算机老师的身影。
我在听课中成长,在听课中反思,在听课中收获。时光渐去,我的教学能力也在渐长。
批注[18]:牛建国:八面来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统。
李国霖: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懂得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是成为名师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