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更上一层楼
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学校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我就是在学校教育科研的沃土上,学会了用研究的眼光开展工作,学会了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自觉投身教育科研,并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自行设定研究的课题,在教育科研中边学习、边实践。我每一年都围绕不同的研究专题,完成“六个一”:一份专题研究计划、一份专题研究课课前简介、上一节汇报课、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一份优秀的教学论文、一份专题研究总结。我就是在这种良性的压力下,围绕目标,推动自己由开始时的疑虑畏难,到后来的勇于承担。我就是在这一次次完成研究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
批注[26]:牛建国:“实现自我”,需要“自我激励”。郑老师的“六一”,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种进步的动力和成功的习惯。
在课题研究方面,作为一线教师,我更偏重小课题研究。抓住教育、教学方面的某一热点或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教育理论的提升和问题的解决往往更有成效。例如,为了解决某一热点问题,我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为此我的学习所得就更为深刻,再付诸灵活运用,因而就更有效地提高理论水平。
开展课题研究还有利于我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的教育理念。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了我的教师专业成长。在研究过程中,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探索实践为重点,把敬业爱生融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中,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
批注[27]:汪凌:“小课题”实现“大成长”,课题研究也许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伴侣吧。
近十年,我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网络教育的资源整合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例、课件分别有一项获一等奖和三项获二等奖;参与了广东省“十一五”课题《网络学习社区的资源优化与应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成果论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发表于《教育信息技术》并获2012年广东省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主持了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小学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快乐打字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论文《“键盘学习”的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发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并获2013年广东省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主持了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论文《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研究》发表于《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11月,并获2014年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了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基于项目的学习在数字文化中的创作应用》,研究成果论文《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探究》发表于《教育信息技术》2015年4月,并获2015年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主编并出版了《一起走过的日子》和《教师的访学与游学》两本书。
近十年,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坚持课题研究,使我成为了研究型、专家型的老师,令我的事业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此我也被评为了“广州市优秀专家”、“国培计划”专家。
批注[28]:李国霖:具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掌握有效地教育科研手段,持之以恒地开展扎扎实实的行动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挖掘研究的深度,不断提升研究的水平,才能使一个优秀的教师提升到真正的“名师”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