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教育情怀

后记——教育情怀

当我打下“后记”这两字时,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大约在七、八年前吧,就有师长,也不乏同行、友人对我说:“郑贤,出书吧,把你的教育经历写下来,一定会让人感动,并受之启发的。”

当我想动笔启章的时候,却有我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写。

学生——

那是2008年3月至2008年8月,我刚调到海珠区实验小学挂职校长助理的第二个学期,因学校工作需要,我出任五(1)班主任。一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与五(1)班的孩子、家长结下了深厚感情,为了这份难忘一起的时光,更为了给五(1)班孩子们一份曾经“有笑、有泪”相伴成长的铭记,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为五(1)班的孩子编辑、撰文、出版了一本精美、图文并茂的彩色书,书名是《一起走过的岁月》。

在2009年1月17日颁书仪式上,很多的孩子和家长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当时,只听到孩子们说:“看啊,这是我写的文章!”、“我看到我妈妈写给我的信了。”、“啊,这是我与爸爸妈妈一起旅行的照片。”、“这是我的家,郑老师来家访时与我们全家的合照。”……看着孩子们的兴高采烈,我感觉我费尽心力为孩子们出的这本书出对了。

写徒弟——

之后是2010年10月至11月,我迎来了郑贤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批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员。二十天与学员们的朝夕相处,一起听课、磨课、上课、研讨、读书、联谊、听讲座,夜以继日,几近“疯狂”,跟岗的日子虽忙虽累,但收获的充实和成长的喜悦却充盈每一个人的心头。

徒弟们业成各自回岗,但网络却让相隔数百里的师徒若比邻,每周一上午工作室固定的网络教研时间,是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学习交流、友情增进的延续,是大家互助共勉的宝贵时光。

理想,使我们得以坚持;钻研,使我们得以成长;拼搏,使我们得以收获。看到徒弟们在培训中步步成长,在工作中捷报频传,我萌生起要为徒弟们出一本书的念头。

一段征程是一段成长的印记,师徒在教育这块热土上共同拼搏、共同成长的两年时光虽是如此短暂,但却又是如此扣人心弦,难以忘怀,把它以书的形式记载下来,为的既是激励,更是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如此,对徒弟不也应如此吗!

就这样就有了2012年6月我为徒弟们出版的书,书名是《教师的访学与游学》。

当徒弟们拿着这本书时,用他们的话来说是百感交集。引用其中一个徒弟华世雄的话吧:“看着《教师的访学与游学》,心里总忍不住要泛起一丝夹着酸甜苦辣的自豪感,因为这本书记录了我们在郑贤名师工作室学习成长的每一个足迹。你所看到的每一字一句,背后都蕴藏着我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自豪的不是这些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脚踏实地的劳作,以及因此得来的丰硕收获。”

写自己——

教学生、带徒弟,从我当老师始,从我做师傅起,一直没有停却,每天的忙碌与充实使我如陀螺般地旋转、舞动。

“郑老师,您是广东教育界的名师,更是全国劳模,又是全国模范教师,把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写下来吧,会给更多的老师以学习和激励。”“郑老师,很想了解您的成长足迹和知道您更多的教育故事,我们一直期盼着拜读您的书。”“郑老师,你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很想能在您的身上得到启发和鼓舞,什么时候你的大作才能出版?”……师长、学生、家长、朋友的殷殷期待,令我在去年开始构思和执笔自己的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写自己的教育情怀。

恰逢在今年3月我入选了由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广州好教师”系列丛书,这加快了自己撰写书稿的速度,利用节日假期以及见缝插针的时间,终于在今年的国庆假期得以使书稿基本完成。

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之前的写学生、写徒弟的积累,哪有写自己的基础?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说的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任何一个人一生的成功、成就或者是幸福,都来自于他有意的努力加上无意的机遇。”

这本书得以定稿,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学生家长——周蕴老师,她是重点中学带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工作非常繁重,但她依然在百忙中接受了我的恳求,帮我的书稿进行了校稿,并且还给我文章的题目提出了宝贵意见。

感谢为本书写序的我的师长穆肃教授!感谢在她真挚和真情的笔下写出了一个朴实、真实的郑贤!

感谢为本书增加可读性的撰稿人:学生李秋怡、余善弘;家长周玲女士、邱金珍女士、黄顺芬女士;徒弟袁飞华、简岳源;同事黄国华主任、彭金龙老师。

感谢为本书增加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而撰写批注的人:我的师长穆肃教授、李国霖主任、胡军苟老师;我的朋友牛建国先生;我的学生司徒俊殷;我的徒弟汪凌校长、阮铭健副校长、华世雄副校长、郑苏贤副校长、边永明老师、梁永辉老师。

正因为有你们充满深情和富有见地的文章和想法,才有这本书的可圈可点,再次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友情铭记心中!

对于教育,我一直是这样认为并如此践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努力前行,义无反顾。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于2015年10月3日

初阅本书,为书撰写批注的名单

1.穆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师长)

2.李国霖(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学研究员、南方教育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师长)

3.胡军苟(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同行)

4.牛建国(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广州分公司,省级业务专家,朋友)

5.汪凌(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凤岗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徒弟)

6.阮铭健(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徒弟)

7.华世雄(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徒弟)

8.郑苏贤(汕头市龙湖区龙湖小学副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徒弟)

9.边永明(广州市海珠区第三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徒弟)

10.梁永辉(广州市海珠区大江苑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徒弟)

11.司徒俊殷(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重点客户经理,学生)

12.杨宇安(广州市益贸达贸易有限公司,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