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并快乐着——“第一周跟岗学习”活动记
今天周日,天气真好。天空蓝蓝的,阳光暖暖的,微风柔柔的。人的心境也如天气般,舒心、安逸、恬静。
其实,生性喜爱活动的我,更想出去走走,如能爬爬山、打打球那就更美了。
可是,案头上还有许多未了的事,有些事情是不能拖的,唯有按捺着那份不安分的心,留在家里,坐在电脑旁,乖乖地敲键盘,小结一周的跟岗工作。
批注[8]:汪凌:郑老师是性情中人,更是自律之人。也许正应验了胡适先生所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
初次见面
在学员来报到前的一周,我已把“跟岗学习”的培训内容以及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发给学员了,所以在我与学员初次见面的那天下午,我除了表示热烈的欢迎外,也只是由衷地表达了对这次“跟岗学习”的愿望,就是期待大家能珍惜,能有所收获、快乐共赢,为“教师成名、名师更名”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然后,就是简单地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以及“跟岗学习”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接着就是安排学员们的住宿了。
第一次工作会议
在学员报到的第二天上午,我主持并负责了第一次“跟岗学习”的工作会议。首先是组织学员们学习了省里的跟岗学习文件和工作室管理制度等,然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对工作室研究课题进行学习和研讨。
我详尽地介绍了工作室研究的课题“小学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快乐打字的行动研究”,以使学员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到该课题研究对于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解读课题的同时,我还把广州市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内容以及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向学员作了详细的介绍。
简单而又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当天下午,在海珠区实验小学会议室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欢迎仪式——“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与学员见面会”。参加会议的有海珠区教育局中小教科何耀光科长、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刘建中副主任、海珠区实验小学陈卫红校长、江南二小赖校长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贤老师和雷婷老师以及跟这两名名师的跟岗学员等。在会上,我提到了“郑贤教师工作室”是由广东省教育厅评选出来的,旨在培养一批省内知名、省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实现“骨干教师成名、名师更名”的“双名”目标。并还谈到:“对于早已‘盛名’的我,我更想做‘绿叶’,为教育、为孩子们培养更多的好老师、名教师而尽自己最大的心力。”我还寄语学员,任重道远,珍惜机会、不负重望,为理想不懈努力、奋斗。
批注[9]:郑苏贤:甘做绿叶一片,收获春色满园!
见面会后,我带领学员参观海珠区实验小学,学员们不仅对海珠区实验小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参观的过程中,看到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活动,老师们的敬业爱业的精神让学员深受感动并肃然起敬。
率先上课
在第一周的跟岗学习,我为学员和成员上了两节不同年级的课和做了两个讲座。
一节是三年级的《数字键3、4、7、8打字学习》,另一节是五年级的《我的理想课程表——表格制作》。这两节课我的做法是:
三年级的课是随堂课,与往日的课没有任何的不同,原汁原味。之所以把常态课呈现给大家,因为我认为常态课才是最真实的,最能反映平时教学的情况,更容易理解和交流。
批注[10]:华世雄:个人来说,非常喜欢这种“常态课”,包括我自己也经常给实习生或者同行上常态课,因为这种课最真实、最自然、最容易发现问题。
五年级的课是“有备而上”的课,之所以说是有备而上,只是比平时注重了板书设计和课件的严谨性。在周四晚上,认真地做课件,当然做课件的过程就是我备课的过程了。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上完心中就有数了。我是这样认为的:课在心中,课能与孩子们交融,能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投入,能让孩子和老师都享受、收获其中,这节课就是好课。
这两件课基本能达到我预想的教学目标,虽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进,但我已较为满意,满意在这两节课基本都反映了我教学的常态,尽现给大家的是真实、朴实、平实的课。
批注[11]:郑苏贤:率先垂范,实行高效,播撒榜样,促徒弟成长!
高强度的学习培训
学员们的跟岗学习二十天,短暂而又珍贵,为此对于全程的学习安排是高强度的。本周学员们听了9节课、两个讲座,每天的教研活动都是从上班做到下班,有时候只有中间的十分钟休息时间而已。周五的那天就更甚了,一整天听6节课,评完课也六点多了。每天晚上吃完饭,学员们又开始写听课感想、教育反思和博客。
徒弟们那种勤奋刻苦、积极主动、力争上游的求学精神和珍惜学习机会的态度,一直都在感动着我,鞭策着我。我曾开玩笑地对徒弟们说:“其实我已是一匹跑得不慢的马,但还感受到你们常常扬起来的鞭子。”
批注[12]:胡军苟:工作可以是一种负担,也可以是那催人奋进的鞭子。取决于主人翁的发心。发心不同,态度和效果就完全不同。所以,要不忘初心!
说实话,这些天他们累,我也累。我常常做到夜深,累到趴在电脑旁,眼睛都睁不开了也不敢离开电脑。因为有些计划要做的事没完,心里是很不踏实的。比如,我要求自己每晚必到学员的博客看看并简要发表评论,如没完成,便难以安心。主持人,有时就仿如标杆,你的徒弟们是看着你、跟着你的啊。
批注[13]:穆肃:难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郑老师特有的。
忙碌之余的“放飞”
忙碌的日子,不忘给学员们“放飞”的时间。
在周六,组织学员们到广州市购书中心看书、买书,旨在于书香中获取精神食粮。我买了几本书,都是哲学方面的书。开心的是买了一本《沉思录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十九块八,但只有唯一一本,想买多几本都没有,令同行的学员羡慕死了。
然后,就与学员们一起去寻景、逛街、享受美食,目的是让来自省内各地的学员们能更多地了解广州的风情。我安排去的地方是广州最有名、并且最具有老广风情和风俗的地方——西关。我们去了陈家祠(遗憾是到的时候太晚了,关门了,只能在外面集体照个相,表明到此一游)、上下九路(到此地,主要是想找吃的,终于给我们找到,我们吃了西关有名的美食:伍湛记——及第粥、欧成记——面、南信——双皮奶)、沙面(那典雅的、各具特色的欧式建筑、有着悠久年轮的婆娑老树、现代化的白天鹅宾馆,以及小岛的那片宁静、优雅,真令人流连忘返啊)。
好多年没有逛西关了,感觉一切都变了很多,变得更漂亮、更有风情、更有魅力了。
与徒弟们边走边聊、边吃边玩,无拘无束、随意随愿,那份忙碌了一周后的轻松、写意、快乐,不仅弥漫每一个人的心头,更是拉近了师徒间的距离,也是在忙碌了一周后给大家的尽情放松,真好!
批注[14]:郑苏贤:师徒亲如一家,弥漫家的温馨,凝集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