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窦)、咽鼓管及乳突组成,鼓室为不规则含气腔,分为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室内有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镫骨,咽鼓管为鼓室与鼻咽腔的通道;内耳又称迷路,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前者包括耳蜗、前庭及骨半规管,后者包括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和蜗管。中耳和内耳均位于颞骨内,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嵌于蝶骨、顶骨及枕骨之间,参与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将颞骨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五个部分。面神经管走行于颞骨内,分为迷路段、水平段、垂直段。

(一)CT检查

HRCT可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上分别清楚地显示上述诸结构。

(二)MRI检查

骨质及气体均表现为低信号或无信号,T2WI可见内耳膜迷路淋巴液及内耳道脑脊液呈高信号,听神经、面神经呈条状中等信号;T1WI内耳膜迷路淋巴液及内耳道脑脊液呈低信号,神经呈中等信号。薄层扫描或内耳水成像可显示膜性耳蜗、前庭、半规管及内耳道内的神经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