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道瘘
2025年08月10日
二、气道瘘
(一)概述
各种原因所致气管与食管、气管与胸膜腔之间形成异常通道称为气道瘘。
(二)病因
气管-食管瘘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并可分为气管-食管瘘和支气管-食管瘘。先天性异常通常在新生儿即可发现,但是前一类型可直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才被明确诊断。引起后天性气管和食管异常交通的最常见原因是食管癌,某些病例可在术后或放疗后发生。后天性气管-食管瘘也可由气管导管气囊压迫气管、外科手术创伤、钝性损伤和异物引起。
气管胸膜腔瘘常发生于慢性脓胸的脓液腐蚀邻近肺组织后穿破支气管,或因肺内病灶直接侵袭胸腔或破溃至胸膜腔形成瘘管,也有因胸腔穿刺或手术切除脓腔感染造成。支气管残端瘘(也称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支气管与胸膜腔相互沟通而形成的瘘管。
(三)临床表现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大部分病例有长期喂奶呛咳史或咳嗽史,常咳出食物颗粒,偶尔合并支气管扩张;后天性气管-食管瘘常有典型的呛咳、痰呈恶臭味、胸痛。此外,相关的肿瘤、创伤或医源性的病史有助于气管瘘的诊断。气管胸膜腔瘘患者常有咳嗽、反复感染、发热症状。
(四)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后天性气管-食管瘘、气管胸膜腔瘘。
对于术后气管-食管瘘瘘口较小者可以采用经鼻-瘘口置入瘘腔引流管行脓腔外引流,同时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营养支持。对于瘘口较大者术后3周之内给予十二指肠营养管营养支持,3周以后可置入食管覆膜支架,有脓腔形成者同时联合脓腔外引流。
介入治疗气管胸膜腔瘘的关键技术是即刻置入胸腔引流管,充分冲洗引流脓腔,防止脓液进入健侧肺组织内加重肺部感染;以特殊覆膜气管(支气管)支架完全封堵瘘口,既能够隔绝气道与胸膜腔-脓腔的交通,又可以阻断脓胸与正常气道和肺组织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