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脓肿

一、脑脓肿

脑脓肿(brainabscess)是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引起炎性改变,进一步导致脓肿形成,常是败血症或中耳炎的并发症。可单发或多发,幕上多见,颞叶占幕上脓肿的40%。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

(一)临床表现

初期患者除原发感染症状外,一般都有急性全身感染症状。脓肿形成以后,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并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定位症状,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

(二)病理基础

感染进入脑实质后,首先是急性脑炎期,表现为白质区的水肿;随后中央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周围为脓肿壁。水肿开始减轻。脓肿壁内层为炎症细胞带,中层为肉芽和纤维组织,外层是神经胶质层。多中心融合的脓腔内可见分隔,脓肿破溃外溢可形成多房脓肿。

(三)CT表现

1.急性脑炎期 发病10d内,病灶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脑炎早期占位效应不显著。脑炎晚期(发病4d后)有占位效应和水肿。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偶可有斑片状及脑回状强化。

2.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平扫脓肿壁为等密度,约50%可显示脓腔。一般第10~14d即可见完整的壁和厚度均一的明显环状强化,壁厚约5mm左右,囊套囊征象有助于诊断(图2-16)。脓肿形态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脓肿吸收后可遗留钙化灶。

图2-16 脑脓肿

3.小脓肿 平扫脓肿与水肿融为一体,脓肿壁及腔显示模糊。增强扫描壁厚、水肿及占位效应轻,可呈结节状强化。

4.非典型脑脓肿 不典型者平扫只显示低密度,未显示脓肿壁。增强扫描强化环不连续、部分片状强化或分房状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