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常影像表现

二、正常影像表现

(一)CT检查

HRCT检查(层厚2mm扫描,骨算法重建图像)可清楚地显示正常解剖及其变异。正常鼻与鼻窦CT影像显示的主要是骨性结构,鼻窦黏膜菲薄,不易显示。鼻腔与鼻窦CT扫描应以冠状面显示解剖结构为佳。鼻腔黏膜厚度不同,下鼻甲、中鼻甲黏膜最厚,表现为鼻甲骨板周围的软组织密度层,外缘光滑,其他部位黏膜菲薄不易显示。外鼻、鼻腔与鼻窦检查时,采用的扫描层面不同。外鼻CT扫描以横断面为主,可同时显示软组织与骨结构。鼻骨呈致密“八”字形骨结构,两侧为低密度线状鼻上颌缝,中间为鼻骨间缝,鼻骨上端水平可见额骨鼻棘,位于两侧鼻骨间缝内。鼻骨下方为两侧鼻翼与鼻中隔软骨,呈软组织密度。鼻中隔,冠状位与轴位上呈线状结构,前部为软组织,后部为骨密度,前上为筛骨垂直板,后下为梨状骨。鼻甲,冠状面上呈向内卷曲的骨密度薄板,表面黏膜为软组织密度,下鼻甲最厚,可不对称,外缘光整。鼻泪管,轴位呈圆形骨孔,位于上颌骨的前内缘,冠状位可显示全长,长约10mm,位于眶内侧,下端开口于下鼻道前上部,其内多充满泪液,影像显示腔内不含气。窦口鼻道复合体,包括钩突、筛泡、半月裂孔、筛漏斗及上颌窦副口,冠状面上清楚显示。鼻道,冠状面显示为鼻中隔两侧的含气间隙。鼻窦,显示为骨性含气腔隙,骨壁厚度均匀,完整,但筛窦外壁的纸板可有发育不全,局部呈软组织密度。

(二)MRI检查

MR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好,黏膜呈中等信号的线状影,鼻腔与鼻窦骨壁及含气腔隙均无信号。T2WI显示黏膜为高信号,正常厚度不大于3mm,但需注意双侧下鼻甲黏膜可有生理性周期性交替增厚(最大不超过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