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高龄以及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传统手术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治疗方式主要有覆膜支架置入术和开窗术。
1.覆膜支架置入术
(1)治疗机制:通过人工血管覆膜内支架封闭内膜破口,阻断血液进入假腔,保持血流从真腔经过,使假腔内血栓逐渐形成。
(2)适应证与禁忌证:DeBakeyⅢ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无绝对禁忌,只要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未曾破裂的患者都可考虑腔内治疗,特别适用于老年人。
(3)操作技术
①术前积极控制患者血压,尽量维持循环的稳定,在支架释放时,应控制性降压至90mmHg左右,以防支架释放困难或移位。
②左侧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行主动脉造影,然后标记近端破口及左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开口,明确真假腔关系,以及真腔狭窄部位、范围、破口位置、真假管径等。
③腹股沟区做皮肤切口,暴露股动脉并置入导管鞘以建立手术入路,将加硬导丝经主动脉真腔置入升主动脉。
④将选用的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用肝素盐水冲洗,并排出其中空气。沿超硬导丝将支架输送系统送至内膜瓣破口近心端。在透视下释放支架,以支架的覆膜部分覆盖内膜破口。
⑤支架置入后再行主动脉造影,观察支架展开情况、内膜瓣破口封堵情况以及主动脉弓重要分支血流情况。
⑥术毕拔管,缝合股动脉(图3-3)。
图3-3 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腔内修复术
A.主动脉造影显示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3cm胸主动脉;B.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进入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处,定位;C.释放支架后主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开放良好,破口封堵成功,左锁骨下动脉血流正常
(4)术后处理: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控制血压在100~120mmHg。控制心率在60~70次/min。低脂饮食;稳定情绪;适量运动;每年复查一次CTA,观察腹主动脉的直径有无变化。服用改善血管质量的药物: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5)并发症
①升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夹层无疑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最严重的结果是升主动脉夹层破裂,心脏压塞而导致死亡。其原因如下:a.头端裸支架,覆膜支架头端的裸金属支架与主动脉壁紧密接触,随着动脉的搏动,两者会有一定程度的摩擦,可能造成新的破口。b.术中操作,各种导丝、导管及输送器可能造成主动脉内膜的损伤。c.支架选择过大,覆膜支架越大,其径向张力越大,可能造成主动脉损伤。d.患者本身血管壁的条件,患者有结缔组织病时,其自身血管壁较脆弱,不能承受覆膜支架支撑。
②原发破口未完全封闭:有些术后内漏的患者,其假腔可长期保持通畅,其内可部分形成血栓,降主动脉直径受影响可增大亦可不增大。有些术后内漏患者内漏可消失,假腔内完全形成血栓。支架内漏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内膜破口越大,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越近,越容易产生内漏。即便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完全封闭,也不能完全避免内漏。
③脑血管意外:有些患者可于术中发生脑梗死而导致偏瘫。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出现脑出血而死亡,多发生于术后血压较高的患者。术中脑梗死发生原因不明,可能与术中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和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有关。术后脑出血与高血压有关。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
(6)疗效评价:介入治疗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的优点,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体质恢复,从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腔内修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在远期疗效的比较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2.介入开窗术
(1)治疗机制:在夹层内膜瓣片上穿刺并球囊扩张开窗,然后远端内支架置入,人为地造成真假两腔的相通,从而减少假腔内压力,达到避免破裂、改善远端血供的效果。
(2)适应证:不适合覆膜支架置入内膜瓣破口封堵的DeBakeyⅠ、Ⅲ型主动脉夹层,但假腔内应无或仅有少量附壁血栓。
(3)禁忌证:①DeBakeyⅡ型。②DeBakeyⅠ、Ⅲ型假腔内大量血栓形成和近端有假性动脉瘤形成者。③髂动脉严重迂曲,双侧股动脉受夹层累及。④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衰竭者。
(4)器材准备:①心房间隔穿刺针:主要用于穿通真假腔之间的内膜瓣。②球囊导管:直径大小主要根据病变情况和术式及正常主动脉管径选择,一般选用12~16mm的球囊导管。③支架:直径可依已选用的球囊导管而定,长度应在4~6cm。
(5)操作技术
①经未受夹层累及的股动脉穿刺,置入8~10F导管鞘,并送入超滑导丝越过拟行开窗术的穿刺部位,沿导丝送入房间隔穿刺针外套管,然后退出导丝,测真腔内压力,并将心房间隔穿刺针沿套管送至开窗部位。开窗部位应选择在夹层病变远端真腔狭窄处,这样既可提高穿刺的安全性,又可有效地缓解远端缺血症状。
②透视下将穿刺针尖方向调整至与内膜瓣相垂直的方向,然后逐步推进穿刺针,当有落空感或针尖已前行1.0~1.5cm时,经针芯注入对比剂,观察是否进入假腔。
③固定穿刺针并推送穿刺针外套管进入假腔,退出穿刺针,再将导丝沿套管送入假腔,送入造影导管,行假腔造影,并测假腔内压力。
④置换超硬导丝,送入球囊导管,球囊中心置于内膜瓣穿刺处,充盈球囊,反复扩张数次。
⑤撤出球囊导管,测量真假腔内压力,行主动脉造影,观察假腔内血流是否经内膜窗进入真腔。
⑥如分流不佳,应在内膜窗处留置非覆膜支架一枚,避免开窗口内膜瓣片的弹性回缩。
⑦术毕,拔管加压包扎。
(6)并发症:①主动脉破裂:夹层的外壁薄,当内膜瓣开窗术中穿刺针损伤主动脉壁时,可能发生主动脉破裂出血。应立即实施外科急诊手术,修复破口。②远端动脉血栓栓塞: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假腔内血栓部分脱落,栓塞远端动脉。一旦发生应积极行PTA及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
(7)疗效评价:介入开窗术应用较少,从目前的报道来看,患者术后减压效果良好,症状有明显缓解,原本受损的内脏和肢体血供也得到恢复,而且术后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