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疾病诊断
(一)咽部脓肿
1.临床表现与病理 咽部脓肿依部位分为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脓肿、咽旁间隙感染或脓肿。急性脓肿多见于儿童,常因咽壁损伤、异物刺入、耳部感染、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引起;慢性脓肿多见于颈椎结核、淋巴结结核。急性脓肿有全身性炎症反应、咽痛、吞咽和呼吸困难等,脓肿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
2.影像学表现
(1)CT平扫:表现为咽部软组织肿胀,密度较低;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状强化;若有气泡或液气平面可确定诊断(图1-7)。不同部位脓肿尚可见:①扁桃体周围脓肿表现患侧扁桃体增大,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咽腔受压。②咽旁脓肿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咽旁间隙受压变窄,颈动、静脉向外侧移位。③咽后脓肿显示颈椎前长条状略低密度影,结核脓肿有时可见脓肿壁钙化,也可并有颈椎骨质破坏及椎间隙狭窄、颈部淋巴结增大和坏死等改变。
图1-7 咽部脓肿
a.CT平扫,横断位示左侧口咽部低密度区(↑),并双侧颈部多发囊性低密度区,口咽腔受压变形;b.CT增强,横断位示病灶呈环形强化(↑),并见双侧颈内静脉后方多个大小不等环形强化影
(2)MRI:①平扫,T1WI见脓肿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②增强检查,脓肿壁强化,脓腔无强化,脓肿范围显示更加清楚。
3.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鉴别包括外伤血肿、咽部囊性淋巴管瘤、鼻咽血管纤维瘤等。
(1)血肿CT呈高密度,MRIT1WI、T2WI常呈高信号。
(2)囊性淋巴管瘤为儿童头颈部较常见疾病,范围较广,与脓肿改变不同。
(3)鼻咽血管纤维瘤常见于男性青少年,DSA检查可见血供丰富肿块,CT和MRI检查病变强化明显。
(二)咽部肿瘤
1.鼻咽癌
(1)临床表现与病理: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理上,大多数为低分化鳞癌。鼻咽癌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涕血、鼻出血、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头痛。晚期可引起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突眼、复视、眼球活动受限;侵犯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舌咽、舌下神经时出现相应症状;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0%。
(2)影像学表现
①CT:为鼻咽癌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a.平扫:表现患侧咽隐窝变浅、消失、隆起,咽顶、后、侧壁肿块突向鼻咽腔;同时常可见颈深部淋巴结肿大。b.增强检查: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随肿瘤进展,可向不同方向延伸、侵犯:a.向前突向后鼻孔,侵犯翼腭窝,破坏蝶骨翼板及上颌窦、筛窦后壁进入眶内。b.向后侵犯头长肌、枕骨斜坡、环椎前弓侧块,破坏舌下神经管。c.向外侵犯咽鼓管圆枕、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翼内肌、翼外肌,累及颞下窝、颈动脉鞘、茎突。d.向上破坏颅底并经卵圆孔、破裂孔入颅累及海绵窦。e.向下侵犯口咽、喉等。
②MRI:a.T1WI上肿瘤呈低至等信号;T2WI上呈等至高信号,同时还可见患侧乳突气房呈高信号表现,为分泌性中耳乳突炎。b.增强检查,肿瘤发生强化,且常不均匀(图1-8)。MRI检查的价值在于能敏感地发现斜坡和海绵窦受累和下颌神经受侵等。
图1-8 鼻咽癌
a.T2WI,横断位示鼻咽右侧壁黏膜明显增厚并形成肿块(↑),表面不光滑,鼻咽隐窝消失;b.T1WI增强,横断位示肿块(↑)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3)诊断与鉴别诊断:鼻咽癌表现为咽部黏膜间隙肿块时,需要鉴别的病变有:①腺样体肥大: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表面可不光滑,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其深面可见明显强化线影,代表完整的咽底筋膜,提示无鼻咽深层软组织侵犯。②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并有身体其他部位淋巴结增大;黏膜下肿块明显,常广泛累及咽部淋巴组织;增强T1WI多为轻度强化。③小唾液腺恶性肿瘤:有时与鼻咽癌很难鉴别,但淋巴结转移少见。④此外,鼻咽癌侵及颅底时还应与颅底原发恶性肿瘤鉴别。
2.鼻咽血管纤维瘤 鼻咽血管纤维瘤又称为青少年出血性纤维瘤,多见于10~25岁男性。临床症状以进行性鼻塞和反复顽固性鼻出血为主,肿瘤较大时可压迫邻近鼻腔、鼻窦、耳、眼等结构而出现相应症状。鼻咽检查可见突向鼻咽腔的粉红色肿块,易出血。
(1)影像学表现
①CT:a.平扫,表现为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密度均匀;鼻咽腔狭窄变形;肿瘤可经后鼻孔长入鼻腔、鼻窦、眼眶、翼腭窝及颞下窝等;周围骨质可受压、吸收,蝶腭孔及翼腭窝开大。b.增强检查,肿块多发生明显强化。
②MRI:a.T1WI上肿块呈略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瘤内可见低信号流空条状或点状影,称为“椒盐征”,颇具特征。b.增强检查T1WI,肿瘤强化明显。
(2)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腺样体肥大、鼻咽部淋巴瘤及鼻咽癌等鉴别。①腺样体肥大:见鼻咽癌鉴别诊断。②鼻咽部淋巴瘤:见鼻咽癌鉴别诊断。③鼻咽癌:为鼻咽腔不光滑肿块,常侵犯颈长肌、咽旁间隙,可发生颅底骨质破坏及咽后和颈深淋巴结转移。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1.临床表现与病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患者睡眠时,由于上气道的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多导睡眠检测是诊断OSAHS的金标准,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对咽腔阻塞处进行准确定位,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2.影像学表现 CT:成人OSAHS的阻塞部位可为:(1)鼻咽部,包括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2)口咽部,包括软腭体积大,与舌背接触多;悬雍垂过长,达到咽后区;舌体肥大,舌根淋巴组织增生。(3)喉咽部,表现为会厌肥大,杓会厌皱襞黏膜增厚等;咽旁及椎前软组织增厚,为脂肪组织过多沉积所致,其中以口咽部阻塞多见,深吸气末扫描阻塞最为明显,表现为咽腔前后径和横截面积明显减小,甚至闭合。
儿童OSAHS以腺样体及腭扁桃体肥大等咽淋巴组织增生常见,导致鼻咽及口咽上部气道狭窄。
3.诊断与鉴别诊断 OSAHS是由上气道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引起上气道狭窄,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CT检查能够确定阻塞的部位,且易与邻近结构的肿瘤性病变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