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为病毒或其毒素所致,常见感染源为疱疹病毒、麻疹病毒等。影像学上无特异性表现,区分困难。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湿病毒性脑炎中较常见的一种,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本病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一)病理
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Ⅰ、Ⅱ型,近90%是由Ⅰ型病毒引起,其余为Ⅱ型所致,病毒先引起2~3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然后沿三叉神经分支经轴突逆行至三叉神经节,在此潜伏。颞叶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大脑皮质的坏死常不完全,以皮层和浅第3、5层的血管周围最重,可见病变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软化和出血,血管壁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急性期后可见小胶质细胞增生。软脑膜充血,并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约25%患者口唇有单纯疱疹病史。发热、呕吐、抽搐、精神症状、意识障碍,严重者常于发病后2~3d内死亡。幸存者遗有癫痫、偏瘫、健忘等后遗症。
(三)CT表现
1.几种病毒性脑炎的CT特点
(1)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①Ⅰ型多见于成人,Ⅱ型常见于小儿。
②平扫低密度位于两侧颞叶或额叶,偶见于顶叶;与豆状核之界限清楚(壳核一般不受累)是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的鉴别点。
③增强可呈斑点状强化或线样、脑回样强化。
④可伴点、条状出血。
⑤慢性期有脑萎缩及脑软化等并发症。
2.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1)可见于小儿及成人。
(2)主要累及双侧颞、额叶下部,不累及豆状核。
(3)可出现线状、脑回状或环状强化。
(4)可有斑片状出血。
(5)病变晚期可见严重的脑萎缩、脑软化和白质内多发钙化。
3.巨细胞病毒脑炎 多见于新生儿。CT可见脑实质炎症改变及特异性室旁钙化,部分病灶有强化。
4.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一般认为由麻疹病毒所致。
(1)多见于20岁以下,尤以12岁以下儿童多见。
(2)早期可正常。
(3)随病情进展可见局部脑肿胀。
(4)进行性皮质萎缩。
(5)基底节及白质低密度。
(6)病灶无强化。
此外,EB病毒性脑炎以及乙脑和腮腺炎病毒性脑炎主要引起两侧基底节区(主要累及豆状核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特点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