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疾病诊断

四、疾病诊断

(一)造釉细胞瘤

1.临床表现与病理 造釉细胞瘤又称成釉细胞瘤,是发生在颌骨内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主要来源于牙板残件,或有齿囊肿壁的多功能上皮细胞。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女无明显差异,约80%发生于下颌骨。生长缓慢,呈无痛性,初期无症状,后期颌骨膨大,面部畸形,牙齿松动、移位或脱落。肿瘤较大时,可产生吞咽、咀嚼、语言、呼吸障碍。肿瘤虽为良性,但有局部侵袭性,肿瘤切除后可复发,也可恶变。病理上,造釉细胞瘤可为实质性、囊性或囊实性,具有单房型和多房型两种生长类型,多房型多见,好发于下颌支,多呈囊实性。

2.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肿瘤的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图1-10),实质成分、间隔和囊壁呈等密度,可强化。当继发病理性骨折时,CT显示的敏感性优于平片。

图1-10 囊性造釉细胞瘤

(a)CT冠状面软组织窗,示左下颌骨磨牙区膨胀性骨质破坏,内呈囊性低密度;(b)CT横断面骨窗,示上颌骨骨皮质变薄(白箭头)

(2)MRI表现:T1WI上,囊性成分呈低信号,实质成分呈等低信号;T2WI上,囊性呈高信号,实质区和囊壁呈等信号。肿瘤内如含牙,则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后,囊壁、间隔、实质部分均可强化。肿瘤膨胀性生长可致病灶壁菲薄,但周围多无或仅有轻度骨质硬化带,如继发感染,可出现明显骨质增生硬化。当肿瘤生长速度增快,多房型者原有的骨性间隔破坏消失,骨皮质破坏,为肿瘤恶变征象。

3.诊断要点 好发于下颌磨牙和升支的囊性或囊实性病灶,呈单房或多房膨胀性生长,偏向唇颊侧,邻牙牙根常被侵蚀吸收。鉴别诊断包括牙源性囊肿和颌骨巨细胞瘤等,前者囊肿形态多规整,呈边缘光滑锐利的类圆形,无牙根受累。

(二)口腔癌

1.临床表现与病理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舌癌最为常见。舌癌临床表现为舌痛,肿瘤表面溃疡。病变发展引起舌运动受限,涎液多,进食、言语困难。

2.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肿瘤呈低密度,境界不清,侵犯舌根时局部不规则膨突,不均匀强化,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

(2)MRI表现: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境界不清;T2WI呈明显高信号。Gd-DTPA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同时伴颈淋巴结肿大。

(三)腮腺肿瘤

1.临床表现与病理 腮腺肿瘤90%来自腺上皮,良性者以混合瘤多见,多位于腮腺浅部;恶性者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良性病史长,可达30余年,无痛性包块,肿块质软,边界清楚;恶性病史短,侵犯神经,引起疼痛和面神经麻痹,侵犯咀嚼肌群发生张口困难。

2.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良性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影,轻至中等强化;恶性肿瘤呈境界不清稍高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呈不均匀强化,以及下颌骨骨质破坏,常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

(2)MRI表现:T1WI肿瘤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良性边界清,呈圆形或分叶状;恶性呈不规则状,伴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强化较均匀者居多;恶性肿瘤不均匀强化者居多,转移淋巴结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3.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下颌骨升支肿瘤、咽旁间隙肿瘤、淋巴瘤、淋巴结核、腮腺转移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