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疾病诊断

四、疾病诊断

(一)颈动脉体瘤

1.临床表现与病理 颈动脉体瘤位于舌骨水平,颈总动脉分叉部后上方,呈椭圆形,纵径5mm,借Mayer韧带与动脉外膜相连。颈动脉体瘤为副神经节瘤,女性多见,好发于中年,临床较少见。临床表现颈部肿块、头晕、头痛,可合并迷走神经压迫症状如声音嘶哑、呛咳,及交感神经压迫症状如霍纳综合征或舌下神经功能障碍。

2.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圆形、边界清晰中等密度肿块,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密度与邻近的血管相仿。颈动、静脉受压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瘤周可见小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使颈静脉孔扩大,呈浸润性骨破坏。

(2)MRI表现:MRIT1WI呈与肌肉相仿的均匀中、低信号,有时可见高信号的出血灶。T2WI呈中、高信号,其内可见流空的肿瘤血管,形成“椒盐”征。增强扫描T2WI见肿瘤明显强化。MRA像示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分离现象。

3.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动脉间隙软组织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应首先想到本病。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属有创性检查。CT增强扫描、MRI对肿瘤及其血管的关系显示甚佳,是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鉴别诊断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淋巴结肿大、血管瘤等。

(二)甲状腺肿

1.临床表现与病理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一种常见类型,常为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肥大所致,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功能异常,多见于缺碘地区。约有3%伴有甲状腺癌。体检偶然发现或表现为颈前无痛性肿块,较大时可有气道压迫症状。

2.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低密度结节,病变边缘大多清晰,即使肿物很大,与邻近的气管结构仍有脂肪间隙相隔,无明显侵犯或浸润征象。病变内常有钙化,少有淋巴结肿大。

(2)MRI表现:结节无包膜,边界多清楚,信号不均匀,其形态、信号取决于内部的结构。病变为长T2信号,T1信号强度则根据胶体中蛋白质含量而定,信号由低信号到高信号不等,钙化斑为无信号区。

3.诊断与鉴别诊断 高频B超扫描是检查甲状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对于肿物较大需评估病变与周围重要器官关系时,应采用CT扫描。MRI主要应用于评价病变范围及与动脉、气管、食管及周围肌肉的关系。鉴别诊断包括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淋巴瘤。

(三)甲状腺肿瘤

1.临床表现与病理 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恶性,良性主要为腺瘤,占甲状腺疾病的60%;恶性为甲状腺癌,占头颈部肿瘤的34.2%,以乳头状癌为常见。以20~40岁女性多见。各种甲状腺癌主要表现为颈前无痛性肿物,当肿物较大时可引起声音嘶哑、痰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乳头状癌约60%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2.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腺瘤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图1-11);癌则呈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不均匀低密度影,其内可见散在钙化及更低密度坏死区,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颈部淋巴结肿大。腺瘤动脉期明显强化,癌则不均匀明显强化,转移淋巴结多呈环状强化。

图1-11 甲状腺腺瘤

(a)CT横断面平扫,示左侧甲状腺肿块,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气管受压向右侧轻度移位;(b)CT横断面增强,示肿块内不均匀明显强化,有包膜(白箭头)

(2)MRI表现:MRIT1WI上肿瘤呈中、低信号,如有出血可呈高信号;T2WI上信号明显增高,均匀或不均匀。腺瘤可见到完整的低信号晕环(包膜),其厚薄不一,癌则偶尔有不完整的包膜。

3.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于肿物较大需评估病变与周围重要器官关系时,应采用CT扫描。MRI主要应用于评价病变范围及与动脉、气管、食管及周围肌肉的关系。甲状腺腺瘤常表现为:甲状腺内单发囊性或实性结节或肿物,有包膜,边缘锐利,与周围组织常有脂肪间隙相隔,颈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癌表现为:甲状腺内不规则,高密度区内混杂不规则低密度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病灶内可出现囊性变,有颗粒状钙化及颈部或纵隔肿大的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