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
2025年09月26日
旋律
旋律和节奏是古代音乐的两个主导性因素。旋律具有一种看似没有止境的特征,这与西方音乐的旋律表现有所不同。旋律由各种拉长的变奏构成,可见于装饰(Ornamentation)性的阿拉伯风格处理、颤音、回音和华丽的音阶走句中,并常常以传统的片段或模式为基础。从目前可确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非西方社会将这些旋律模式建构在八度内选的五个音的基础上,这一旋律建构体系被称为五声体系。如今许多东方文化的音乐都建筑在这种八度的五声划分上,非常类似于近现代大调音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个音通常代表的关系。许多东方音乐体系将五声音阶划分为非常小的音程(Interval),代表近现代音乐中一个全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甚或十六分之一。在某些印度文化中,一个八度被划分为多达22个音程。
古希腊的著述阐述了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八度中组成近现代半音阶的12个音。这一体系源自算术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将一根弦进行了有比例的划分,从而在测弦器(Monochord)上产生了相互关联的各个音高(Pitch)。测弦器是一种有一根弦的初级乐器,在公元前5世纪被引入。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不仅是测弦器的发明者,而且提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和声(Harmony)理论。
他们的旋律基于四音列(Tetrachord)体系。该音列按顺序演奏时,会在八度内产生类似于近现代大调音阶的七声音阶。由于这七个音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被用作基音,因而一系列七个不同的调式音阶都可能被用于旋律的建构。古希腊人就认为这些音阶或调式具有伦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