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体
2025年09月26日
织体
主调织体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声乐和器乐的形式中。歌剧、各种咏叹调以及器乐形式(如室内奏鸣曲[sonata da camera]、键盘奏鸣曲和套曲)中有大量这样的例子。在纯主调形式中融入对位技法的倾向以及对位形式中的丰富和声往往使得大部分巴洛克音乐的织体变得相当稠密,不甚清晰。
谱例5.4B 《我无比悲伤》中的女高音咏叹调,实现了数字低音。

对于主调织体的兴趣并未排除复调织体,后者是通过调性对位而实现的。这种对位用于宗教合唱作品以及多种器乐作品(如赋格、众赞歌前奏曲或变奏曲)中。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带有对极化的复调织体)颇受巴洛克作曲家的青睐。两个旋律线条和一个活跃的通奏低音声部(数字低音)共同构成了这一风格,其中复调写作(常常用模仿手法)居于主导。
巴洛克音乐也非常强调对比性织体,尤其是在“竞奏风格”中。大合奏组通常使用对位化处理,而小合奏组则运用主调手法,这一实践强化了大小合奏组之间常见的对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