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

旋律

素歌由一条配合宗教文本的单声部旋律构成。其音域(Range)有限,很少能够超出一个八度。

素歌的旋律是在教会调式(谱例2.1)的音程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的。这些调式的相互区别在于一个八度内全音和半音的顺序的不同。所有调式都围绕一个持续音(Drone,或吟诵音)以及一个结束音而组织。其中的四个调式(Ⅰ、Ⅲ、Ⅴ和Ⅶ)被称为正调式(authentic mode)。在这些调式中,全音和半音的顺序与建立在D、E、F、G音上的八度自然音阶(Diatonic)一致(分别为调式Ⅰ、调式Ⅲ、调式Ⅴ和调式Ⅶ)。(如谱例2.1所示)然而,这些调式可以移调为以任何音高而开始。每个正调式都有一个相应的副调式(plagal mode)。每一对调式(Ⅰ和Ⅱ、Ⅲ和Ⅳ、Ⅴ和Ⅵ、Ⅶ和Ⅷ)都有着相同的结束音。正调式与其相应的副调式之间的首要差异在于音域范围(或称ambitus)和两者的持续音。正调式的音域在其结束音的八度范围内。副调式的音域则是从结束音的下方四度音至结束音的上方五度音。每一调式中第二主要的音被称为属音(dominant)。

有些素歌,特别是配合诗篇歌的素歌,使用了吟诵音。圣咏的大部分音节都在此音上实现,这个音通常也是调式的持续音。音节式圣咏(syllabic chant)是三种素歌类型之一。其中,每个音符对应文本的一个音节。第二种类型则被称为纽姆式圣咏(neumatic chant),其中,用一小组音符唱一个音节。花唱式圣咏(melismatic chant)为第三种类型,其中,多组音符对应一个音节。

谱例2.1 调式图表

img

世俗单声音乐往往使用比素歌更为宽泛的音符范围。这一旋律类型并不局限于教会调式,而常常接近于调性。其通常乐句方整,而素歌则更为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