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组织

形式组织

20世纪最重要的形式组织新手段是十二音(twelve-tone或dodecaphonic)作曲技法。这一体系是由勋伯格此前的自由无调性发展而来的,将十二个半音作为独立的实体,而不暗示任何调中心。十二音作曲基于一个由十二个乐音组成的固定模式,称为音列,这一音列在整部作品中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而不断重复出现。在这种音乐中,基本音列可以经过多种形式的对位处理(这种处理在传统上是为了保证模仿手法中的多样性):反行、逆行、逆反行、增值和减值。此外,音列可以移至半音阶的任何高度。后来,“序列主义”(serialism)这一术语得以使用,意味着构成音列的乐音可以少于十二个,甚至可以是一个节奏模式或乐音模式。当然,序列技法这一基本手段不过是一个乐音模式(十二个音或少于十二个音组成)的建构以及这一建构的不断变形。在勋伯格的《乐队变奏曲》(Variations for Orchestra,谱例8.1)中,大提琴声部(第34—40小节)呈现的是移位后的十二音列原型。

谱例8.1 《乐队变奏曲》中的十二音技法(获准于贝尔蒙特音乐出版商,太平洋帕利塞德,加利福尼亚)

img

20世纪早期音乐形式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变奏原则。真正的对重复和对比的使用不及以前频繁。严格的重复用于实现表现性的目的,而不是形式组织。重复实际上成为了变奏。

所有的新音乐作品中都存在一种简短性倾向。浪漫主义长大的主题结构让位于短小的音乐元素。悠长的不断延伸的主题被简短精炼的动机所取代。在这样的作品中,所有要素都得到了紧凑的组织。这种对于简短性的要求取缔了或至少缩短了诸如连接段、转调段落和结束部等形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