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作曲家

3.6 作曲家

希尔德加德·冯·宾根(Hildegard von Bingen,1098—1179),修女院院长,神秘主义者,诗人,作曲家。创作数量惊人,因宗教剧“美德的秩序”(Ordo virtutum)而知名,在这部戏剧中,16种美德与邪恶争夺人类的灵魂(例3.45)。她对其同时代最高等级的宗教和政治人物有着显著的影响。

莱奥南(活跃于12世纪下半叶)是圣母院乐派的第一位大师,以其奥尔加农风格而著称。其广泛运用音节式技法,通过上方自由运动的声部来拉长作为定旋律的素歌的音符,由此预示了经文歌的写作原则。他为教会历法创作了一套两声部礼拜音乐,名为《奥尔加农大全》(Magnus Liber Organi)。(例3.23,3.25,3.28)

佩罗坦(12世纪)是莱奥南之后圣母院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莱奥南的奥尔加农风格,使节奏变得更为准确,并对《奥尔加农大全》进行了增补和调整。他的持续声部是用一系列节奏动机写成的,是节奏模式的前身。他将奥尔加农扩展为三声部和四声部。此外,他的音乐展现出了卡农模仿的手法。其最著名的作品是一首四声部奥尔加农——《王子端坐》(Sederunt principes)。(例3.24,3.26,3.29,3.69)

亚当·德·拉·阿莱(Adam de la Halle,约1237—1287),最著名的特罗维尔游吟诗人之一,既是诗人也是作曲家。他有许多单声和复调作品的曲例流传了下来。除了写有多首回旋歌和维勒莱之外,他的音乐戏剧《罗班与马里翁的游戏》(Le jue de Robin et de Marion)为那不勒斯的阿拉贡宫廷的娱乐而写,至今仍在上演。(例3.51,3.70)

纪尧姆·德·马肖(Guillaume de Machaut,约1300—1377),法国新艺术的领军人物,14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他不仅是一位音乐家,也是一位诗人和神学家,担任了多种重要的基督教职位,包括兰斯大教堂教士会成员在内。他也曾做过波西米亚国王约翰的秘书。马肖的诸多音乐创新中包括发展出更为抒情的旋律,以及通过使用三度和六度缓和早期奥尔加农的不协和音响,从而产生出了更为雅致的和声织体。他是第一位通过不同部分之间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性将整套常规弥撒谱成完整复调音乐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当时所有的宗教和世俗的音乐形式。在世俗音乐形式中,他最擅长写作叙事歌,并使之具有了巧妙的模仿手段、清晰悦耳的和声和富有表现性的旋律,这预示了文艺复兴的音乐风格。(例3.5,3.7—3.10,3.45,3.46)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Francesco Landini,1325—1397)是14世纪最著名的意大利新艺术作曲家。他早年不幸目盲,却成为了一位技艺高超的演奏家,并擅长多种乐器,尤以管风琴演奏最为著名。他作为演奏家和作曲家的技艺使他在意大利音乐的历史记载中享有了传奇性的声誉。兰迪尼的作品数量超过了150部,包括世俗音乐的每一种形式,但大部分为两声部和三声部巴拉塔。他的旋律极富表现力,所产生的和声也极其平缓流畅。(例3.48—3.50,3.55,3.56,3.71,3.72)

其他作曲家

1.法国

科隆的弗朗科(活跃于1250—1280)

菲利普·德·维特里(Philippe de Vitry,1291—1361)

2.英格兰

利奥纳尔·鲍尔(Leonel Power,约1370—1445)

3.意大利

乔瓦尼·达·卡西亚(Giovanni da Cascia)

(亦称乔瓦尼·达·费兰策[Giovanni da Firenze],活跃于133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