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20世纪早期(1900—1945)

图8-1 阿隆·科普兰、弗吉尔·汤姆森、纳迪亚·布朗热和沃尔特·辟斯顿。著名的法国教师布朗热与她最重要的三位美国学生。(来自弗莱斯和罗丝普劳梅的档案,耶鲁大学音乐图书馆)
年代表
1854 莱奥什·亚纳切克(1854—1928)
185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1857 爱德华·埃尔加(1857—1934)
1862 克洛德·德彪西(1862—1918)
1866 埃里克·萨蒂(1866—1925)
1867 H.H.A.比奇夫人(1867—1944)
1872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1872—1958)
1874 阿诺尔德·勋伯格(1874—1951)
查尔斯·艾夫斯(1874—1954)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
1875 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
1876 曼努埃尔·德·法拉(1876—1946)
1879 约瑟夫·斯大林(1879—1953)
1880 埃内斯特·布洛赫(1880—1959)
1881 贝拉·巴托克(1881—1945)
188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945)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1883 安东·韦伯恩(1883—1945)
埃德加·瓦雷兹(1883—1965)
1884 哈里·S.杜鲁门(1884—1972)
1885 阿尔班·贝尔格(1885—1935)
1887 海托尔·维拉-洛博斯(1887—1959)
纳迪亚·布朗热(1887—1979)
1889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1890 查尔斯·戴高乐(1890—1970)
1891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
1892 阿尔蒂尔·奥涅格(1892—1955)
达律斯·米约(1892—1974)
1893 莉莉·布朗热(1893—1918)
1895 保罗·欣德米特(1895—1963)
威廉·格兰特·斯蒂尔(1895—1978)
1896 罗杰·塞欣斯(1896—1985)
1898 乔治·格什温(1898—1937)
1899 卡洛斯·查维斯(1899—1978)
1900 阿隆·科普兰(1900—1990)
恩斯特·克热内克(1900—1991)
1901 鲁思·波特克·劳福德(西格,1901—1953)
1903 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
1906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 巴拿马运河开通
1917 第一次在出版物中使用“俄国革命”一词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电视得到发展
1945 原子弹摧毁广岛和长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历史是一种对过去的事件进行联系和分析的知识体系。音乐史,正如在许多著述中所提出的,涉及的是对过去的音乐创造的描述和分析,常常忽视更为晚近的和当代的事件。这不是对历史报告的批评,而是要意识到,我们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认识,以评价各种事件的重要性、判断哪些事件值得叙述、应当分析哪些方面以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18世纪上半叶,J.S.巴赫在他直接的活动领域之外鲜为人知,而乔治·菲利普·泰勒曼则是享誉国际的人物。直到巴赫去世后将近一百年中,他的音乐实际上都默默无闻。除了个别例外,巴赫音乐甚至直到19世纪才得到了出版。在其同时代人的眼中,泰勒曼受到的评价更高。就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的领乐监一职而言,巴赫也仅是排在泰勒曼和格劳普纳之后的第三人选。唯有从历史视角中获得的洞见才能揭示出这些作曲家的相对重要性。这一历史视角的重要意义也得到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的肯定,他在《风格与观念》(Style and Idea,1941)中说道:“同时代人并非最终的评判者,而是通常被历史所否决。”
20世纪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狂热的艺术活动使得我们有必要将这一世纪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历史阶段。美国向广岛投放的原子弹,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了终结,这为这一世纪的时期划分及其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分水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技术发展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划分具有了逻辑性。随着这些技术发展而产生的音乐演化将在第9章讨论。那些兴盛于20世纪中叶的作曲家可能在第8章和第9章均有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