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形式
歌剧和音乐剧
有些20世纪歌剧保持了瓦格纳传统的交响性特征。其他的歌剧作品则偏爱较为节俭的音乐材料,使得戏剧更为简洁紧凑。有些歌剧回归到了咏叹调和合唱的分曲形式,返回到古典主义歌剧的简单特性。有些歌剧,如贝尔格的《沃采克》,则用大型交响形式写成,将其中各场处理为抽象音乐(如奏鸣曲或变奏曲)的各个乐章或段落。有些歌剧的戏剧表现是通过十二音作曲技法或高度不协和的半音化而实现的。也有一些作曲家回归到了17世纪的民谣剧,使用简单的音乐形式,如街头流行歌曲和民间歌曲。这些风格多元的例子表明了20世纪歌剧音乐纷繁复杂的多样性。
音乐剧几乎相当于民谣剧的复兴,在和声和旋律方面与19世纪的传统类似。在节奏上有着20世纪爵士乐的自由性,其通常的情绪基调反映了美国典型的自由表达。其中一些作品已成为许多国家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尽管这些戏剧作品形态各异,但艺术处理的简洁性、现实主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戏剧力度、一定程度的不协和和声以及节奏的不规则性是20世纪所有音乐戏剧的共同特征。20世纪的音乐剧由喜歌剧和轻歌剧演化而来,但有其鲜明的特点。音乐剧通常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带有说白、舞蹈、合唱以及与流行歌曲和爵士乐相关联的音乐。音乐剧已得到了世界上许多音乐中心的关注,甚至是在欧洲传统悠久的歌剧院中。其中许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这一事实提高了音乐剧的普及性。(例8.9—8.18)
清唱剧/带有乐队的合唱作品
20世纪的清唱剧与在19世纪下半叶时一样发展迟滞。所创作出的清唱剧作品通常使用传统的形式布局,尽管在风格上还在追随20世纪的潮流。作曲家将戏剧性较弱的诗歌或散文谱写成了多乐章作品。有时这些作品只是为合唱和乐队而写,也有一些加入了独唱者。作曲家在乐器法和音色方面进行实验。大部分这些作品中,乐队不只是伴奏,声乐表演者也不是地位突出的独唱者。此类合唱作品的形式往往取决于歌词文本。(例8.19—8.24)
仪式音乐
20世纪早期,纯粹为仪式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少之又少。一些为罗马天主教会谱写的弥撒是使用十二音体系创作而成的,但此类作品数量极少,把它们作为仪式音乐的表演的情况就更是罕见了。同样,一些有能力的作曲家也为新教和犹太教教堂谱写音乐。(例8.2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