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史学家和理论家

8.7 史学家和理论家

20世纪上半叶音乐学研究的发展使得多位杰出学者关于音乐方方面面的大量著作出版问世。因而,过去的许多音乐学研究著作如今都是唾手可得。以下列出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著述(其中许多都已有英译本)。

圭多·阿德勒(Guido Adler,1855—1941),奥地利音乐学家,引领了音乐研究科学的发展。在他所出版的诸多著述中,《奥地利音乐名曲集》于1894年始创出版,到1938年(阿德勒逝世前不久)最终完成,多达38卷。其中有许多卷都是在较为晚近的时期添加进这一系列的。《奥地利音乐名曲集》为后来许多音乐史选集和文集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典范。

费鲁乔·本韦努托·布索尼(Ferruccio Benvenuto Busoni,1866—1924),意大利作曲家,也是技艺精湛的钢琴家,在20世纪初倡导支持新音乐。他的著作《音乐艺术新美学简论》(Entwurf einer neuen Aesthetik der Tonkunst),1907年出版于的里雅斯特(Trieste,英译本由西奥多·贝克[Theodore Baker]博士翻译,1911年出版于纽约)。这部著作普遍鼓舞了当时的“现代”作曲家。另一部重要著作是《音乐的本质》(The Essence of Music and Other Papers),已有罗萨蒙德·雷(Rosamond Ley)的英译本(伦敦,1957)。

海因里希·申克尔(Heinrich Schenker,1868—1935),奥地利理论家,他的分析体系对音乐理论和作曲都产生影响。申克尔本人主要关注的是18世纪和19世纪的音乐作品,但他的追随者(如费利克斯·萨尔策[Felix Salzer])对他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将之应用于20世纪的音乐风格。他的著作全部以德文出版,写于1906—1935年间。萨尔策的《听觉结构》(Structural Hearing)是论述申克尔理论的众多英文出版物之一。

唐纳德·弗朗西斯·托维(Donald Francis Tovey,1875—1940),英国杰出的学者和批评家。他的《音乐分析论文集》(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1935—1939),6卷,是英国音乐批评最优秀的著述之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手册》(A Companion to Beethoven's Piano Sonatas,1948)仍旧是表演者和学者的珍贵文献。

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Alfred Einstein,1880—1952),著有格鲁克、莫扎特和舒伯特的传记,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关于音乐史的著作。他对音乐学最重要的贡献或许是其不朽的3卷本著作《意大利牧歌》(The Italian Madrigal,普林斯顿,1949)。

恩斯特·托赫(Ernst Toch,1887—1964),生于维也纳,从1935年起定居美国,直至逝世。他在欧洲和美国的职业生涯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里都在从事教学活动。他的《旋律学》(Melodielehre,柏林,1923)是少数一些论述旋律本质的著作之一。英文著作《音乐中的塑造力》(The Shaping Forces in Music,纽约,1948)思考了过去和现在音乐的一般理论和美学。

约瑟夫·亚瑟尔(Joseph Yasser,1893—1981),生于波兰,20世纪20年代逃离俄罗斯,移居美国。他诸多著作中最重要的是《调性发展理论》(A Theory of Evolving Tonality)。在此著作中,他不仅提出了关于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起源的假设,而且还提出了一种未来音阶的假设,他认为这种音阶已在十二音作曲家的作品中得到了暗示。

维利·阿佩尔(Willi Apel,1893—1988),德国—美国音乐学家,通过其多部著作对理解早期音乐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其中包括《900—1600年的复调音乐记谱法》(The Notation of Polyphonic Music,900-1600,剑桥,马萨诸塞州,修订版,1961)和《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布鲁明顿,印第安纳州,1958)。几代美国学生都依赖于他的《哈佛音乐辞典》(The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剑桥,马萨诸塞州,修订版,1969)和2卷本的《音乐历史文选》(Historical Anthology of Music,剑桥,马萨诸塞州,1946,1950)。后一著作是阿佩尔与阿奇博尔德·戴维森(Archibald T.Davison)合著的。

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总是对音乐教学兴趣浓厚。他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他称之为“实用音乐”——是这种兴趣在他早年的例证。1940—1949年,他在美国耶鲁大学担任音乐理论教授。在他所写大量著作中,有两部尤其与20世纪的音乐理论和创作相关——《作曲技法》(The Craft of Musical Composition,纽约,修订版,1945)和《作曲家的世界:视野与局限》(A Composer's WorldHorizons and Limitations,剑桥,1952)。这些著作阐述了欣德米特个人的作曲技术理论和他关于20世纪音乐的美学观念。

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著名的作曲家,也是知名的著述家和教师。他著有三部探讨音乐一般问题的著作,但对于理解现代音乐非常重要。《在音乐中聆听什么》(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纽约,1939)、《我们的新音乐》(Our New Music,纽约,1941)和《音乐与想象》(Music and Imagination,剑桥,1952)是对当代音乐著述的珍贵贡献。

恩斯特·克热内克(Ernst Krenek,1900—1991),作曲家,同时也是教师和著述家。在他的著作《此时此地的音乐》(Music Here and Now,纽约,1939)中,他论述了当代音乐图景,并对此有着广泛的个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