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体

织体

复调织体盛行于几乎1300年之后所有的中世纪音乐中。在此之前,世俗音乐是单声的,宗教音乐配以传统的素歌或奥尔加农,后者则是一种早期复调形式。三声部复调最为常见,但到了14世纪末四个声部也得到了频繁使用。实际上,这种复调音乐全部以既存的圣咏旋律为基础,该旋律“维持”在持续声部(tenor)中,通常用非常缓慢或拉长的时值。

在三声部复调音乐中,定旋律(Cantus Firmus)一般处在最低声部。其他声部通常运动得更快,也常常带有装饰。四声部复调音乐中,定旋律则被置于持续声部,而最低声部是对应声部(Contratenor),后来称为低声部(bassus)。这一声部有着与持续声部几乎相同的音域,并且频繁地与持续声部发生交叉。位于持续声部上方的声部称为altus(高声部),该声部上方的声部则称为sovrano(最高声部)或superius(最高声部)。

这一时期宗教复调音乐与世俗复调音乐的织体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不同声部保持着其各自在旋律上的独立性,并经常相互交叉。同时,由于广泛使用四度、五度和八度音程,而缺乏其他音程的和声导向,使得早期复调音乐的音响具有一种宽广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