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组织
除了小型世俗诗歌和舞曲形式,文艺复兴音乐表现出一种形式组织上的统一性。其中一个普遍的起统一作用的技法是运用衍生自素歌文献或民间歌曲的定旋律,由这种技法产生了用复调手法对现成旋律乐思进行运作发展的作品。定旋律通常位于持续声部,在文艺复兴早期的音乐中它却位于最低声部。
用模仿手法对旋律材料进行处理成为了一种日益重要的组织手段。为使这一实践具有多样性,有几种形式的模仿手法可供使用:
(1)在卡农模仿中,所有声部用同样的旋律材料,但每一声部的起始时间不同。卡农模仿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有对原始旋律素材的严格模仿,也有自由模仿。其建构方式也可以使每个声部的音高处在相同或不同的位置上(谱例4.1)。
(2)在反行模仿中,原来的旋律音程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原先上行的音程在其反行形式中变为下行的音程,反之亦然。在以下选段(谱例4.2)中,中间和上方两个声部呈现的是五个音的上行旋律,而其他三个声部则将这一模式反向倒置。
(3)在逆行模仿中,原来旋律的每个音符以相反的顺序依次重复。这一手段也被称为螃蟹卡农(crab canon)或逆行(cancrizans)。这一手法可与反行模仿结合使用。
在马肖的《我终于始,又始于终》(Ma fin est mon commencement)中,声部1(从开头至结尾)与声部2(从结尾至开头)完全一样。如标题的意图所示,声部3是一个真正的逆行,从头至尾和从尾到头完全一样(谱例4.3)。(这部作品创作于中世纪时期,但收录于此是因为它清晰地展示了逆行模仿的运动。)
谱例4.1 三声部同度卡农:《我眼中的启示》(Illumina oculos meos)
乔瓦尼·皮耶路易吉·帕莱斯特里那

谱例4.2 反行模仿:《先知耶利米哀歌》(Jeremiae Prophetae Lamentations,1585)
奥朗多·迪·拉索

谱例4.3 逆行模仿《我终于始,又始于终》(回旋歌)
纪尧姆·德·马肖



(4)在增值模仿中,旋律呈现在两个声部中,其中一个声部的音符时值比另一声部的要长(谱例4.4)。
(5)在减值模仿中,原来的旋律被另一声部以同样的旋律进行应答,但音符时值更短(谱例4.5)。
谱例4.4 增值模仿

谱例4.5 减值模仿

另一种模仿手法是将现成的旋律材料用于新的作品,如仿作弥撒(Parody Mass),这种手法变换的更加彻底,是在大型作品中运用完整的小型复调作品。
在严格的复调作品中,形式组织是有段落划分的。作品由多个段落构成,每一段对其各自的主题材料进行独立且充分的处理。在高度成熟的复调形式(如经文歌和弥撒)中,几乎不会出现对先前音乐材料或歌词文本的重复。每一段落都是对文本中的一句所进行的完整的处理。
世俗诗歌的歌曲形式往往以如下形式组织为特点,即使用一个主要的叠歌,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舞曲形式以民间语汇为基础,通常是反复和对比原则的应用。与弥撒不同,所有这些作品都是单乐章而非多乐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