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组织
“整体序列主义”这一术语描述的是以序列方式处理所有音乐要素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并非围绕一个音列进行组织建构,而是围绕着所有音乐要素的序列化进行安排。梅西安就是这种音乐的倡导者。
20世纪下半叶一种独特的发展是偶然音乐(chance music)的产生,也常被称为机遇音乐(Aleatoric Music)或不确定音乐。其谱面形式多种多样,这也势必影响了表演中所产生的音响。在某些情况下,乐谱所呈现的就是一段描述性的文字,说明作曲家的意图。在另一些情况下则用图表或符号提示音高、音色或时间等方面。有时,作曲家用传统记谱法写下了诸多音乐段落,但将这些段落的表演顺序留给表演者来决定。也有些作曲家选择控制音乐的时间要素,让表演者去控制音高。其他作曲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自由和控制模式。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的《钢琴曲Ⅺ》(Klavierstück Ⅺ)中所运用的不确定音乐类型是在一面巨大的卡纸板上呈现了19个音乐片段。钢琴家所要做的就是演奏他所看到的任何一个片段,同时遵循少数一些提示恰当速度和演奏方式的规则。当一个片段被演奏两次以上时,作品就结束了。
简约主义(minimalism)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音乐流派,在更为晚近的几十年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接受。音乐简约主义的起源不仅在于萨蒂和凯奇的音乐,而且在于阿德·莱茵哈特(Ad Reinhardt)等画家的视觉艺术和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的雕塑。简约主义音乐运用诸如持续音、静态和声和固定音型等技法,所有这些都是重复性的手段。在美国,与简约主义联系最密切的作曲家是特里·赖利、史蒂夫·赖克、约翰·亚当斯和菲利普·格拉斯。器乐乐团也非常适用于简约主义的风格常规,而且在80年代,加拿大的默里·谢弗和爱沙尼亚的阿尔沃·派尔特等作曲家也为合唱谱写简约主义音乐。歌剧领域的简约主义作品包括菲利普·格拉斯的三部曲《非暴力抵抗主义》(Satyagraha,根据甘地的生平创作而成)、《阿克纳坦》(Akhnaten,根据一位埃及法老的生平创作而成)和《困惑中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更为晚近的歌剧作品有约翰·亚当斯的《尼克松在中国》(Nixon in China)和贝尔恩德·阿洛伊斯·齐默尔曼的《士兵们》(Die Soldaten),两部作品均获得了成功。